0度,由勾股定理就可以知道炮彈直線射入後實際要在鋼板內前進的距離就變成了80mm,於是其真實的防禦厚度就是80mm。
這也就是現代的坦克都要想盡辦法的整出一些角度來的原因。
同樣也是這原因,m3坦克的坦克炮也是37mm毫米口徑也是40mm左右的穿深,但要擊毀九七式25mm的正面裝甲卻有困難。
m3坦克要擊穿九七式25mm的裝甲都有困難了,那麼九五式的小炮就更別想擊穿m3坦克的44mm裝甲了。而m3坦克打起九五式只有十幾毫米的裝甲來卻是十分輕鬆,幾乎可以說是隻要打中就沒有不爆的。
於是用“虎入羊群”這話來形容那闖入日軍防線內的十幾輛m3就一點都不過份。
在張弛等人眼裡,就看著日軍方向的九五式坦克一輛接著一輛的被擊毀,日軍成片成片的慘叫著倒下。
當然,這其中也有幾輛的m3坦克被擊毀……那是因為這時是在夜裡,坦克內的戰士很難看清外面的環境,一個不小心就撞上了敵人的坦克或是建築物就停了下來。
這倒不是說坦克會撞壞,m3雖是輕型坦克但那裝甲厚度卻是甩日軍中型坦克幾條街。
而是說這麼突如其來的一撞首先會給坦克內沒有心理準備的工兵團戰士一個很大的衝擊,霎時坦克內的乘員就會因為慣性而跌倒甚至撞傷……這對坦克乘員來說是很常見的,平時在訓練中坦克手也少不了磕磕碰碰的受傷。
這就使坦克在一定時間內失去火力或者部份失去火力,於是日軍就乘著這個火力抱著炸藥包或是磁性反坦克雷衝了上來。
但這種狀況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很快另一頭的謝爾曼坦克就掩護著工兵團戰士跟了上來了,於是又是一片密集的彈雨很快就將視線內能看到的日軍都打倒在地。
在m3、m4坦克的衝擊下,部隊很快就摧毀了日軍的所有防禦並打通了中英聯軍突圍的道路。
直到最後,上田信夫手裡的預備隊也就是兩小隊六輛九七式也沒有投入戰場,因為上田信夫很清楚,這六輛九七式就算投入戰場也不夠敵人塞牙縫。
他這麼做當然是明智的,而且也可以說是在這場仗中做了唯一一個英明的選擇……坦克對於日本來說可是寶貴的戰爭資源,他沒有權力讓坦克像步兵一樣朝敵人發起玉碎進攻,於是選擇讓它們從另一個方向悄然撤走就是一種正確的儲存實力的行為。
最後,在車隊即將全部透過油田時,王麻子就下令坦克朝油田的儲油罐開火。
隨著“轟轟”的一聲聲巨響,儲油罐一個接著一個的爆起了沖天的火焰。
這些儲油罐是日軍費了許多心思儲存下來的……日軍一早就猜到英軍在撤退時會引爆油田的汽油(這用腳趾頭也猜得到),於是為了儲存這些重要的戰略物資同時也為了儘可能快的讓仁安羌恢復產油,日軍就利用便衣在仁安羌一帶鼓動了英緬軍中的部份緬甸士兵。
日軍的藉口很簡單,比如:保護這些設施對緬甸有很大的好處,因為要是英國人撤走而緬甸取得獨立,那麼這些石油及設施就屬於緬甸人的了。
對此緬甸人當然不懷疑,於是在英軍下令炸燬油田炸燬儲油罐的時候,他們就在炸藥上做了手腳,這使得許多重要的設施都儲存了下來。
這也是日軍能夠在幾天之內就將油田大火控制住的原因之一。
但是現在,日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整個油田再次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而且火勢還在不斷的擴大。
第九十一章 油田之戰(八)
日軍在仁安羌油田的努力不但白費,而且其第14戰車聯隊和215步兵聯隊還死傷慘重。
為了交通方便同時也是為了節省時間快速突圍,工兵團只能簡單的將這些日軍屍體及坦克殘骸推到公路旁了事,這使到沿路到處都是日軍屍體和被擊毀冒著火的坦克。
這一幕看在原本一直跟著英軍的記者們眼裡不由紛紛驚歎:
“天哪,原來日本人竟然這麼不堪一擊!”
“是中國人太厲害了還是日本人太弱了?”
“我不確定,能確定的就是英國的軍隊太弱了!”
……
這話說的的確是,近萬名英軍被這些日軍給圍困在仁安羌無法動彈,而中國方面不過派來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就打得日軍落花流水並以極小的代價成功突圍。
原本這一仗也不算什麼,世界上以少勝多以弱打強有戰例多了去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