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戰機。
日軍航空兵也為此次攻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軍參與這次攻擊的一共有53架戰機,僅有29架逃出了戰場……逃出戰場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夠成功返航,這其中有14架因為被擊傷等原因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於是最終只有15架倖存下來。
後來美海軍才知道,日軍之所以在攻擊“大黃蜂”號時會這麼拼命,一方面是為了奪取勝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復仇……
日軍對美軍無線電通訊進行了監聽,他們從格里芬發出的通訊內容中確認了美軍有兩艘航母作戰,而且還判斷其中一艘是“大黃蜂”號……美軍相互聯絡時是用代號,他們用“收割機”指“企業”號航母,用“藍色”指“大黃蜂”號航母。而在日軍航空兵轟炸美軍航母時,美軍不斷的提到了“藍色”。
日軍情報部門從飛行員對這艘航母的描述推測,這個被稱作“藍色”的航母很有可能就是“大黃蜂”號航母。
這下可就不得了了,原因是美海軍曾用“大黃蜂”號航母轟炸過東京……而此時日軍卻有機會報一箭之仇。
於是日軍馬上就展開了第二波的進攻。
第二波進攻的戰機包括9架零式戰鬥機,19架艦載轟炸機和17架雷裝的魚雷機……之所以要派出17架全部裝載魚雷的魚雷機,為的就是一舉摧毀目標徹底將“大黃蜂”號擊沉。
但是日軍這一波機群卻沒有用於打擊“大黃蜂”號。
因為日軍轟炸機群指揮官關衛少佐在看到“大黃蜂”號的時候。判斷該它已經嚴重受損失去了戰鬥力,所以現在重要的是攻擊美軍另一艘航母。
這個做法當然是正確的。
首先,情報確認美軍有兩艘航母,那麼如果再將美軍另一艘航母擊傷或是擊沉的話,那就意味著美軍所有艦載機都無法起飛也無法降落,那時美軍就只有捱打的份。
其次。美軍另一艘航母還有攻擊力,出於己方航母的安全考慮,也更應該攻擊另一艘美軍航母。
這時的關衛少佐其實只是抱著不妨一試的心理,如果能夠順利的找到美軍另一艘航母的話那就打,如果找不到……回過頭來再把“大黃蜂”號擊沉也不遲,反正“大黃蜂”號已經失去了航行能力,一時半會逃不了。
於是關衛少佐就帶著機群往南搜尋。
此時美海軍最初犯下的錯誤在這裡就彰顯出來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只相距十海里……這使得日本機群沒費多少功夫就發現了“企業”號航母。
更糟糕的還是,因為“大黃蜂”號航母受到重創。所以派出攻擊日軍航母返航的戰機無法停靠在“大黃蜂”號上,它們只能降落到“企業”號上,這使得“企業”號航母上“機滿為患”忙成一團。
幸運的是,因為“機滿為患”,所以滯留在空中的戰鬥機也有二十餘架,於是在發現日軍機群衝向“企業”號時,這些戰鬥機就主動迎上前去攔截。
關衛少佐駕駛的及另外三架轟炸機在第一時間就被擊落,其餘的轟炸機就穿過濃密的防空炮火對“企業”號發起進攻。
第一架轟炸機投下的是一枚高爆彈。
也不知道是因為引信問題還是角度問題。這枚炸彈在命中飛行甲板後卻跳了起來飛到右舷外在空中爆炸,因此並沒有對航母造成多大的損傷。
第二架轟炸機擲出一枚半穿甲彈。
這枚炸彈落在前升降梯後10英尺的飛行甲板中心的位置。並穿透了飛行甲板在機庫甲板上發生爆炸進而起火……這爆炸霎時就炸燬了六架“無畏”式轟炸機,一支維修隊十餘人被炸死,所幸這些停在機庫裡的戰機都沒有裝油裝彈,所以火勢在不久之後就得到了控制。
第三架轟炸機擲下的一枚高爆彈在右舷尾炸開,它導致一架“野貓”戰鬥機從航母上落下,三架“無畏式”轟炸機著火被機組人員推到了海里。
接下來的“企業”號在日軍十一架魚雷機的攻擊中如有神助……或許這是因為日軍魚雷機的飛行員大多是新手。他們在“野貓”戰機和美國艦隊防空火力的打擊下手忙腳亂的丟下魚雷而沒有準頭,又或者是“企業”號航母的艦長哈迪森指揮得當,日軍十一架魚雷機共發射了八枚魚雷,可是這八枚魚雷全都被“企業”號的大角度規避躲了過去。
眾所周知的是:日軍魚雷威力很大,它在擊中航母時總能給其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大黃蜂”號被魚雷擊中後就造成其失去航行能力並且艦體傾斜,使其變成不能接收戰機的廢物完全失去了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