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可有人嫉妒他偷偷地放火將其薪草焚燒,讓他破產。憤怒的他受到了刺激,持著木棍進京告狀。
這個結論和郎中胡士相的複審意見差不多,加上這番地方政府的調查,完全可以結案了吧。胡士相便催促代理尚書張問達就此寫成結案意見上書求皇帝批准,他們摸清萬曆帝這位超級懶漢的習性,奏章十有###不會批覆,而被無限期地擱置起來,這個案子一拖,就不了了之了。
可那時認真的官員不止王之寀一人,刑部員外郎陸夢龍力爭在奏報皇帝前,還是大家公審一次案犯,查出真相。看來當時除了皇帝專權外,官僚系統各部門的一把手還不能一手遮天,下屬可以和上司據理力爭。
陸員外郎的建議合情合理,尚書無法拒絕。於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共十三個司局近二十名官員一起公審案犯,那天張差一點也沒有表現出瘋癲的樣子,在刑具的震懾下,他畫出了進東宮的路線圖,並交待了案情,比王之寀私下訊問的結果有所差異,據張差交待,在朝陽門外劉成家的大宅院裡,太監龐保、劉成養了他三年,送了他金壺、銀壺各一隻,並讓他打入宮門,打了小爺便有吃有穿。——小爺,是宮內太監對皇太子的稱呼。
此時真相露了出來,這是一起典型的有預謀的僱兇殺人未遂案,殺害的物件是皇位繼承者太子。太監背後肯定有指使人,如果再查下去,順藤摸瓜已不是難事。於是科道官員何士晉上奏摺,將幕後策劃人指向鄭貴妃的兄弟鄭國泰,而且暗示貴妃和此案有牽連。
如果一旦查實何士晉的判斷是正確的,貴妃夥同外戚要謀害太子,萬曆帝再寵愛貴妃,恐怕也不好偏袒。接到這份奏摺的萬曆帝大怒,可又不能明確懲罰何士晉,否則的話顯得自己心虛,只好不久後找個理由把他調到外地做官。
此時,希望案子馬上了結的除了很可能是幕後人的貴妃姐弟,還有皇帝和內閣大臣方從哲。貴妃姐弟的理由不需要解釋,而皇帝除了偏愛貴妃和福王外,還有一個理由是從穩定朝局的政治層面出發。你想呀,皇帝喜歡的貴妃和弟弟僱兇害太子,皇帝又偏袒貴妃,這個真相一旦大白於天下,案子牽扯到太子、貴妃和皇帝,將太子和皇帝、貴妃的矛盾擺到明面上,這將帶來多大的危機!大明最高當局可能會發生地震,以當時大明文臣黨派林立、攻訐為常的習氣來看,不知有多少人會利用這個案子興風作浪,大明朝廷從此永無寧日。而萬曆帝已經當了四十三年皇帝,來日無多,他可不想在混亂中交班。內閣大臣未必想討好鄭貴妃,作為輔佐皇帝的相,他們也是從政治穩定的層面考慮問題。
可具體辦案的一些中層官員,才不考慮這個層面的問題,他們只想索真相,求公道,尤其是諫官,就是靠這個博得聲名的。案子到了這個份上,只能請求聖裁,可皇帝此時也犯難了,天下人早已對他不喜歡太子議論紛紛,而當年妖人詛咒太子的事牽扯貴妃和太監劉成,被皇帝包庇下來了,此番如此重大案件,關係到國脈,他再公開包庇貴妃,強行結案,也擔心天下悠悠之口。於是先諭令鄭貴妃老老實實做人,貴妃此時知道了利害,乞求太子,說明自己毫無惡意。然後讓當事人太子出馬化解,萬曆帝親自臨幸慈寧宮,召見太子,並讓內閣大臣方從哲以及其他文武百官站在旁邊做見證——萬曆久居深宮多年,此番走到臺前,說明他是何等的鄭重。皇帝拉著太子的手說:“此兒很孝順,朕十分喜歡,如果有別的意思,不就早立別人了嗎?外臣心懷何意?動輒用流言離間朕父子!”同時,他還把太子生養的三個孫子叫到跟前,讓各位大臣看,然後說:“朕的孫子都這麼大了,還有什麼可說的。”並要太子心裡有什麼話當著群臣不要隱瞞全說出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朝局穩定重於尋求真相(3)
皇帝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太子當然馬上表態說,那個瘋瘋癲癲的案犯要馬上處決,不能再拖了。並對眾大臣講,他們父子十分親愛,如果外臣議論紛紛,只能使他們成為無君之臣,太子成為不孝之子。
當事人都這麼說了,這案子哪還有繼續追查下去的必要。皇帝諭示刑部,明確給案子的處理定調,說張差是個瘋瘋癲癲的奸徒,闖入東宮傷人,罪在不赦,立即處決。太監龐保、劉成嚴加提審,明確定罪,不許牽連他人。
於是張差被凌遲處死,而兩個太監,沒有交給刑部審訊,因為害怕供出後面的指使人,便將他倆在宮內用私刑處死。至此,一件意圖謀害皇儲的大案就這樣成了一個葫蘆案,死了的只是三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沒有更多牽連,大家彼此心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