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國足球的另外一面——一味的鼓吹職業化,而全面否定舉國體制或許是這些年來中國足球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畢竟我們所念念不忘的那支曾經亞洲一流的中國國家隊球員,可都是出自於舉國體制時代,他們都是在體工大隊培養出來的,而不是什麼職業足球俱樂部。
中國足協這些年來只抓國字號球隊,卻對整個中國的青少年足球培訓體系毫無思路,這才是導致中國足球水平下滑的主要因素。當然了,這也很正常,在官本位的足協裡,政績才是最重要的,而國家隊的成績是最快能見政績的,所以才有了為了奧運會停擺聯賽,為了衝擊世界盃可以讓聯賽升降級取消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青少年足球恰恰相反,這是一個漫長的需要好幾代足協領帶班子持續投入的工作,這件工作的倡導者可能直到離開工作崗位都未必能夠享受到青少年足球培養帶給他的絲毫好處,最後摘取勝利果實的可能另有他人。
但這就是足球的客觀規律,就跟中國少年們輸給拉瑪西亞青年B隊一樣客觀的規律,這種客觀規律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不按照規律辦事,在足球世界就會死的很慘。
德國人曾經死的很慘,讓他們意識到了規律的重要性。
所以在格哈德提出的改革方案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重新修訂了足協主席的權利範圍,要求“蕭規曹隨”,歷任足協主席都必須忠誠地執行這項人才培訓方案,不能間斷,否則便會功虧一簣。
但直到現在,中國足協都還沒有真正重視青少年足球的重要性。
否則《巨星繼承者》這項旨在引起更多人對青少年足球關注的電視節目,也就不會出現召集到的球員都是各個俱樂部青年隊邊緣人物的尷尬狀況了。
網路上的中國球迷們嘲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