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誠惶誠恐的心境。儘管蘇俄建立政權以來還未嘗對任何一個國家正式宣戰過,但無論是10年代末期的國內戰爭還是30年代的高加索衝突,蘇俄軍隊都在戰場上展現了他們不可小覷的實力。不僅如此,二十多年來他們密切關注著列強國家的軍事發展,並且透過與美英陣營的合作得到了大量的技戰術資料。此次在諾門坎地區發動裝甲叢集突擊作戰,戰車部隊和機械化步兵的純熟配合盡顯功力,不諳此道的日軍官兵們自然吃了大虧。若不是第23師團的步兵們憑著極其頑強的戰鬥意志守住了主陣地,以炸藥包和燃燒彈摧毀了二十多輛蘇軍戰車,整條戰線的崩潰將是難以避免的。
這一天的激戰下來,日軍僅第23師團就傷亡了四千多人,幾乎佔到了該部作戰兵員的四分之一。見敵人來勢兇猛,小松原連忙聯絡前來助戰的第1戰車旅所部,寄希望於他們能夠阻擋住俄國人的兇猛攻勢。
日軍第1戰車旅團是仿照德國、美國、蘇俄等陸軍強國裝甲部隊標準組建的新型戰鬥單位,其成軍時間可以追溯到1930年,但由於日本國力有限,二三十年代的大多數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近乎瘋狂的海軍建設上,所以用於發展裝甲部隊的精力非常有限。現今配備第1…5戰車大隊、直屬炮兵大隊以及輜重大隊。至1940年初,該旅團共裝備九四式“小豆戰車”、**式中型戰車、九五式輕型戰車、九七式中型戰車四款戰車,再加上各式裝甲車輛,機械化車輛達到400餘輛,“東亞第一鐵騎”的榮譽頭銜確非虛名。
關東軍司令部先期派往海拉爾的第1、第3戰車大隊乃是第1戰車旅團的主力大隊,裝備著效能相對較好的九五式輕型戰車和九七式中型戰車,另配備少量九四式。以往數年,日軍戰車在中國戰場上攻城略地、橫行肆虐,很少有失手的時候,但在哈拉哈河東岸,他們遇到的是一支技戰術含量遠遠高於中**隊的現代化武裝。1940年初的蘇俄裝甲部隊,以20噸級的c…35戰車為現役主力,其外形輪廓乃至一些設計都跟愛爾蘭的“凱爾特戰士”頗為相近,裝備蘇俄自行研發、穿甲能力非常強的zis…4型57毫米口徑戰車炮,車體的最大裝甲厚度30毫米。此外,蘇俄軍隊還裝備著越野時速可達50公里的bc…4型快速戰車和雙炮塔構造的c…30重型戰車,前者戰鬥全重12噸,最大裝甲厚度15毫米,以一門42倍徑的45毫米戰車炮為主要武器,後者主炮塔使用76。2毫米短管榴彈炮,炮塔背面還安裝一挺7。62毫米機槍,副炮塔使用45毫米反戰車炮,車體正面配備7。62毫米機槍一挺,最大裝甲厚度20毫米。
這些蘇俄戰車不論噸位還是火力都足以凌虐日軍的“小豆戰車”,對付最大裝甲厚度僅12毫米、使用37毫米戰車炮的95式輕型戰車也不在話下,只有最大裝甲厚度33毫米且使用57毫米炮的97式中型戰車能夠勉強與之對抗。
由於路途遙遠,加上事前準備不足,直到夜幕降臨,第1戰車旅團派來的兩個戰車大隊才姍姍抵達前線。看到己方戰車部隊,陣地上的日軍官兵自是欣喜若狂,士氣大振,反擊、復仇的呼聲不絕於耳。戰車部隊指揮官松田大佐的本意是次日與蘇俄軍隊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對決,用武士道精神鑄就血與火的輝煌,但第23師團指揮官小松原卻持有不同意見。這位日軍中將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俄國通,從日俄戰爭到遠東干涉,跟俄國人打過許多次交道,近些年來也一直在研究蘇俄軍隊的戰略戰術。他深知俄國人性格自大,晝間的勝利必定會讓他們放鬆警惕,於是強烈建議第1、第3戰車大隊為先鋒,晝間作戰傷亡較小的第64步兵聯隊為策應,向蘇蒙軍隊集結區域實施夜襲。
日軍一貫推崇夜襲戰術,平日訓練操演也多行此道,經歷過日俄戰爭的布柳赫爾元帥對日軍戰術策略非常熟悉,因而提醒前線指揮官提高戒備,然而正如小松原預料的那樣,在贏得了一場無可置疑的大勝之後,參戰的蘇俄官兵並不認為日軍還有氣力發動夜襲,各參戰部隊雖然保持著戰鬥警戒,而且在陣地前沿安置了探照燈,但沒有妥善地部署側翼的防禦,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幾乎釀成大禍——午夜過後,日軍集結部隊從蘇蒙軍隊左翼發起突襲,百餘輛戰車在一望無垠的曠野中狂飆疾進,等到蘇俄軍隊發現敵情並拉響警報,日軍炮火已經呼嘯而至。
興許是受到了天照大神的眷顧,日軍第3戰車大隊選擇的鍥入點恰恰是蘇俄軍隊近戰能力最弱的獨立炮兵團。僅憑“小豆戰車”的一陣衝殺,就迅速摧毀了蘇俄軍隊的炮兵陣地,破壞各型大炮三十多門,碾得蘇俄炮兵屁滾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