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做好付出較大代價的心理準備,任何想要一蹴而就、順利取勝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這次儘管德國皇儲是以度假之名邀請自己前來,夏樹知道,他是希望自己以低調的方式幫他把關作戰計劃,而在這個顯而易見的目的之外,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意圖將威爾士劃入愛爾蘭實力範圍是德國戰前就已許諾的,只不過那時候德國當權者並沒有料到愛爾蘭國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收服威爾士的人心。有了威爾士的煤鐵資源和工業產能,愛爾蘭如虎添翼,綜合國力趕超義大利,軍事實力邁入歐洲一流行列,未來發展不可限量。德國人透過兩次大戰打破了地緣制約,可不希望不列顛諸島再出現一個英國式的強大國家,哪怕它的統治者出身霍亨索倫家族。
相較於步入暮年的威廉二世,遲早要執掌帝國霸業的皇儲小威廉顯然對此更加的在意和警惕。
片刻,馮…卡森轉移話題道:“對了,陛下,近來拉脫維亞王國境內的革命活動非常猖獗,這應該是俄國人在美國支援下製造又一陰謀,據說俄國人意圖在不列顛也挑起一些事端,陛下最好早做準備。”
自建立蘇維埃政權以來,俄國人便在不斷嘗試“革命輸出”,意圖用這種方式瓦解同盟國陣營,進而收復失地,擴大勢力範圍,最終實現世界大同的終極理想。法國是他們在歐洲的第一塊試驗田,20年代的時候革命浪潮席捲法國南部,造成曠日持久的武裝衝突,數十萬人因此喪命,半個法國淪為焦土,富饒的法蘭西如今仍是動盪之地,國家實力早已淪為三流,而這場革命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分散了同盟國陣營的精力,德、愛、意、奧等國為在法國的軍事行動付出了高額的費用。
繼法國之後,革命運動在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匈牙利、西班牙乃至奧斯曼帝國境內都曾風起雲湧,只不過在執政當局的壓制下未能形成燎原之勢。二戰爆發後,蘇俄雖未直接參戰,卻一直在接收美英聯盟提供的資金、物資、技術援助,一方面在國內積極整軍備戰,迫使德國、奧斯曼帝國分別在東歐和高加索的邊境地區部署大量部隊,一方面派出經驗豐富的“革命導師”,利用各國底層民眾的不滿心理發起新的革命運動,威爾士動亂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對於馮…卡森的提醒,夏樹一點也不覺得意外,作為歷史的穿越者,他比這個時空的絕大多數人都要清楚革命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但他也從歷史中看到了當前這種革命形式的侷限性,俄國的革命導師們在他的愛爾蘭王國無從立足便是最好的證明,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像愛爾蘭這樣處於穩定發展的狀態,稍晚於愛爾蘭獨立的拉脫維亞王國便長期受到經濟低迷、官僚**的困擾,來自霍亨索倫家族錫格馬林根系的國王弗雷德裡克…威廉雖勤於政務,卻未能帶領這個國家走出陰霾,也沒能在子民們心目中建立起崇高的威望,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德國的支援。
立陶宛的情況沒比拉脫維亞好到哪裡去,前德國陸軍上將、符騰堡的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名義上是立陶宛國會投票選舉的國王,但他並非眾望所歸,而是依靠德國皇室的支援和對立陶宛人的武力威懾戴上這頂王冠的。近年來,威廉…卡爾身體每況愈下,軍政事務大多交由他的長子打理,年輕的儲君處處效仿愛爾蘭國王,重用德裔官員,在首府紐斯維爾大興土木,投資建立工廠,卻是東施效顰,不得要領,少數人從中獲利,多數人怨聲載道,革命運動早已在看似平靜的地方滋生。
“皇儲殿下準備向拉脫維亞增派部隊麼?”夏樹問。
馮…卡森如實回答道:“是的,應弗雷德裡克…威廉一世陛下請求,殿下已命令第9兵團的兩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旅進駐拉脫維亞,如有必要,還將進一步增派部隊。”
“是否也打算向立陶宛增派部隊?”夏樹又問。
馮…卡森稍稍有些驚訝,略作思索之後,他做出了肯定的表示。
“嗅到了風暴即將來臨的氣息?”夏樹再問。
馮…卡森皺起了眉頭,卻沒有作答。
“英國和法國曾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他們擋住了我們成為世界強國的道路,所以我們透過戰爭徹底打垮了它們,掃清了障礙。現在,我們又覺得美國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因為它是唯一能夠在經濟和軍事上威脅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們依然要透過戰爭徹底打垮它,這條路真的走對了麼?”夏樹自問。
馮…卡森訝異地看了看夏樹,一臉無辜的將視線轉向車窗外。以他所處的層次和所扮演的角色,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也不必勞神去考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