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軍隊連番對我們發動進攻,我們之前奪回的城鎮,有許多又重新落到了阿拉伯人手裡。現在,就連我們的勝利之地,雷霍沃特城,也被阿拉伯軍隊攻佔了,而特拉維夫外圍的多資料點,也因為守衛者耗盡彈藥而被放棄,大部分猶太武裝都撤回到了特拉維夫堅守。儘管我們在特拉維夫的防禦非常堅固,但如果形勢不能得到改觀,它有可能成為當代的馬薩達要塞……將軍,您可知道馬薩達要塞的故事?”
蘭多夫將軍搖了搖頭。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一個將大半人生獻給愛爾蘭軍隊的職業軍人,不瞭解猶太曆史也很正常。即便三個多月以來,跟一大幫猶太青年朝夕相處,但以猶太宗教的特殊性,也很難迅速融入其中。
“據《猶太戰記》的記載,馬薩達於公元前1或2世紀的某個時期首次被加固為堡壘。公元前37至31年間,大希律王對馬塞達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固和擴建,修建了兩座富麗堂皇的宮殿、一所澡堂、溝渠系統以及四周的圍牆。大希律王雖然兇殘暴躁,但成功地保持了以色列猶太人王朝的相對獨立,自從他死後,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渥大維為了加強對猶太人地區的控制,從公元6年開始派駐羅馬官員任總督,從而導致羅馬人和猶太人的矛盾激化。”
“大約在公元66年,猶太起義軍擊敗羅馬駐軍,控制了聖城耶路撒冷。起義之初,英雄人物本…加里率部眾奪取了馬薩達。羅馬總督向羅馬帝國皇帝、臭名昭著的尼祿告急,得到大將維斯帕先率領的羅馬軍團的增援。次年,北方的加利利地區即被維斯帕先平定。正當維斯帕先向南方的耶路撒冷進軍時,羅馬皇帝尼祿暴斃,維斯帕撤兵退回埃及,並在一年後的69年在埃及稱帝,第二年率大軍回師羅馬並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皇帝。登上帝位後,維斯帕先派自己的兒子提多繼續鎮壓猶太人的起義。三個精銳的羅馬軍團圍困了耶路撒冷。”
“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猶太聖殿化為一片灰燼,起義者被瘋狂屠殺,全境遍佈釘人的十字架,以至於‘沒有地方能再立十字架,沒有十字架再可用來釘人’,七萬猶太人被賣為奴隸。起義領袖本…加里也被殺死,他的外甥力阿沙爾僥倖逃出耶路撒冷,在馬薩達建立了猶太人最後的基地。此後,被羅馬人追捕的猶太人陸續來到這裡,馬薩達成為了最後的據點,並堅持鬥爭了三年。”
“這段時期也是馬薩達歷史上最豪邁、最悲情、也是最輝煌的時期。公元72年,羅馬蔣軍弗拉維斯…希爾瓦率領第十軍團將馬薩達團團圍困。羅馬人用石弩向位於高處的猶太人營地投擲石塊,並在馬薩達懸崖的西側築起一座巨大的土坡,成功地將攻佔馬薩達的相對高差縮短到30米。在總攻之前,動用大批的奴隸將巨型攻城車推上馬薩達城牆邊緣,用攻城縋擊破城牆,並準備進行火攻。最終,在經過長達七個月的圍攻後,猶太守軍山窮水盡,被迫作出最後的命運抉擇。”
“據記載,在馬薩達即將被攻破之時,力阿沙爾召集了剩餘所有人,他說:‘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也是最後停止抗爭的人。感謝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機會,當我們從容就義時,我們是自由人,不論敵人多麼希望我們做活俘虜,但他們沒有辦法阻止我們,遺憾的是我們沒能打敗他們……天亮時我們將不再抵抗,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選擇和所愛的人一起高貴地死去。讓我們的妻子沒有受到蹂躪而死,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做過奴隸而死吧!把所有的財物連同整個城堡一起燒燬。但是不要燒掉糧食,讓它告訴敵人:我們之死不是因為缺糧,而是自始至終,我們寧可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之後,猶太人選擇了集體自殺,他們選出十名勇士作為自殺的執行者,所有人緊抱妻兒,躺在地上,自願接受戰友的仁慈一劍。在殺完所有人後,這十名勇士再用陶瓷碎片抽籤選出其中一人,殺死剩下的九個人,最後一人放火燒燬城堡後自盡。”
待本…古裡安敘述完這些,蘭多夫將軍已經換了一副表情,他遺憾而又欽佩地說:“這是個極其悲壯的故事,特別是最後一幕,但願這樣的悲劇永遠不要再出現。”
本…古裡安道:“正因為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們迫切需要這些小夥子們回到特拉維夫,保衛我們最後的據點。”
蘭多夫將軍點點頭,表示理解。事實上,從特拉維夫城市機場起飛的偵察機,飛過由十數萬猶太民兵和數千愛爾蘭外籍兵團士兵固守的環城防禦陣地,沿海岸往南飛,所到之處皆為廢墟。就在不久之前,猶太武裝聯手愛爾蘭外籍兵團,圍繞雷霍沃特打了一場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