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領域的意見,所以在國會透過此次援外軍事行動的提案之前,不會有我們的正規部隊開赴巴勒斯坦。”
一聽這話,魏茨曼不禁露出了迷茫的表情,倒是米爾希反應很快“陛下是說,在得到國會授權展開援外軍事行動之前,愛爾蘭只能動用非正規部隊,例如外籍兵團?”
對於米爾希的反問,夏樹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而是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
“援外軍事行動”指在早前的愛爾蘭王國——如今的新聯合王國,在非戰爭狀態下,除執行西方同盟國內部分派的軍事任務承擔國聯維和使命以外的對外派兵行動。自1916年以來,“援外軍事行動”先後進行了十數次,其中最大規模的三次當屬年幫助美**隊對日作戰,以及1942…1944年協助蘇俄軍隊對日作戰。以往大多數情況下,愛爾蘭王國的援外軍事行動使用的都是本國的正規部隊。為了繞過國際戰爭公約的種種限制,使用了“轉役志願者”的障眼法,即現役人員辦理退役手續,然後以志願者身份赴外作戰,待援外軍事行動結束後,再重新辦理入役手續。一般情況下,援外軍事行動期間獲得的薪金相當於現役狀態的3…8倍,如發生傷亡情況,更可獲得豐厚的戰傷補貼或陣亡撫卹,而且按照愛爾蘭軍隊不成文的慣例,參加一次援外軍事行動,職務自動晉升一級,所以每當有參加援外軍事行動的機會時,愛爾蘭有許多部隊都是成建制的報名,由此產生了一些在愛爾蘭軍隊內部赫赫有名的“外戰兵團”,例如愛爾蘭皇家空軍第17戰鬥機中隊第46偵察機中隊,數次援外軍事行動期間都是全員參與,而海軍艦艇出於保持正常戰力的考慮,通常需要成建制地投入,所以在選派增補艦員的時候會進行志願調查,願意加入且能夠勝任援外軍事行動的官兵將得到優先安排。
當然了,任何一項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愛爾蘭王國的“援外軍事行動”也不例外。在國際上,這被視為是劍走偏鋒的行為,愛爾蘭不但被冠以“最大傭兵組織”之名,更因援外軍事行動惹出了諸多外交糾紛,成為國聯仲裁委員會被告席上的常客,以及不少外國政要口誅筆伐的物件,乃至於在西方同盟國陣營當中也頗受詬病。在本**隊內部,“援外軍事行動”的實施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在愛爾蘭現役軍人當中,來自中西部諸郡的兵員最為質樸,他們勤奮驍勇,吃苦耐勞,南部和東部各郡的兵員則相對散漫,而來自首都地區的兵員通常具備較好的文化素質,他們頭腦靈活,較為擅長技術性職務以及參謀幕僚角色,但紀律性服從性以及為國獻身的精神要差一些。二戰後期的援美軍事行動和日蘇戰爭期間的援蘇軍事行動,“首都兵”報名的積極性最低,而在那兩場戰爭中,愛爾蘭志願者的傷亡率都超過了25%;到了1946年美國主動在菲律賓海域挑戰日本,“首都兵”表現得格外踴躍,愛爾蘭志願者在這場短期軍事行動中的傷亡率還不到4%。這種“挑肥揀瘦”的行為不但引起了兄弟部隊的反感,也讓軍方高層產生了隱憂——身經百戰的將軍們很清楚,以“首都兵”居多的愛爾蘭部隊缺乏韌勁和犧牲精神,這種部隊往往只適合打順風順水的仗,一旦碰到難纏的對手乃至於陷入苦戰,便有可能成為整條戰線最不穩定的一環。
再比如說原屬大英帝國的北愛爾蘭諸郡,他們的兵源長期以來不受同僚信任,甚至於受到排擠打壓,援外軍事行動的報名率歷來不到三分之一,入選率更是在百分之十以下,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直接削弱了愛爾蘭軍隊的整體凝聚力和戰鬥力。
由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援外軍事行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愛爾蘭乃至新聯合王國高層開始修磨另一件武器外籍兵團。
早在1920年,愛爾蘭便以流亡而來的六百多名前沙俄軍人為班底組建了本國第一支外籍兵團;1935年前後,前英**人的加入使得這支外籍兵團的實力得到了空前壯大;40年代初期,大量東方面孔進入了愛爾蘭外籍兵團。到了1944年,愛爾蘭軍方有一次性接收了數百名選擇流亡的前奧斯曼帝**隊精英分子。1938年在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1943年在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1944年在中國東北的遼河平原,1946年在菲律賓群島的棉蘭老島,都曾出現過愛爾蘭外籍兵團戰士的身影。特別是在安納托利亞高原,空降營作為特戰部隊投入作戰,幾乎幫助奧斯曼帝**隊扭轉了戰局,而這也是戰後眾多奧斯曼帝**隊精英願意來到愛爾蘭繼續軍旅生涯的一個重要原因……
緩了一下,夏樹正對米爾希說道“現如今,我們的外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