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3部分

他們躊躇不前,遠遠徘徊。剋制住了外圍之敵,正面攻擊倉庫的奧斯曼戰士們很順利地將倉庫周圍的阿拉伯武裝人員清掃乾淨,這時仍有少部分人試圖據守倉庫。在人數並不佔優的情況下,經歷了各種戰陣和軍事演習的奧斯曼戰士們沒有往裡硬衝,而是狡黠地朝裡面丟了兩枚煙霧彈,再用阿拉伯語接連高喊“快跑,有毒氣”。不出半分鐘,裡面的阿拉伯人屁滾尿流地逃出倉庫,被蹲守在外面的奧斯曼戰士輕輕鬆鬆撿了“人頭”。

不過,眼看著“穆罕默德”營的精銳戰士就要成功收復牧場倉庫,最後一批阿拉伯人卻在撤出之前很無情地放了一把火,大捆的乾草垛立即被引燃,火勢一下子就展到了人力無法撲滅的地步,而且倉庫的大火還照亮了周圍一大片區域,暴露其中的奧斯曼戰士很快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射擊,他們只好盡數後撤至牛棚區,眼睜睜看著可供牧場使用兩個月的庫存乾草被燒成草灰……

在對手的犀利反擊下,阿拉伯武裝分子攻佔牧場、搶奪奶牛的企圖落空了,而且還付出了上百人傷亡的沉重代價,可他們並不打算就此向猶太人低頭認輸。大股人馬抵達阿莫納鎮外圍之後,頭目接連號施令,令會合一處的千餘名武裝人員擺成了一個碩大的半月形攻擊陣列,並把那些卡車放在了陣列中央。在其中幾輛卡車的車廂裡,赫然裝有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和12o毫米重型迫擊炮這樣的厲害傢伙!

第116章 草芥之流

看到對面的阿拉伯武裝分子擺開了強攻村鎮的陣勢,在居民樓頂觀戰的愛爾蘭外籍兵團“穆罕默德”營指揮官伊斯坎少校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雖說在圍繞牧場控制權展開的攻防戰中,阿拉伯人表現得不堪一擊,但這群武裝暴徒的破壞力依然不容小覷。

少頃,只聽得夜空中傳來“砰”的一聲悶響,彷彿是有人拔開了酒瓶塞,然後是截然不同於普通炮彈飛行時的低沉尖嘯聲。伊斯坎少校沒有挪動腳步,也沒有變換身形,而是深吸了一口氣,凝眉注目地望著阿莫納鎮子北部。轉念之間,一枚大口徑迫擊炮彈便落入這座村鎮,視線中,濃稠的黑暗突然躍起一團刺眼的烈焰,振聾發聵的爆炸聲隨之襲來。如此強勁的爆炸,必定在一瞬間震碎無數的窗戶玻璃……

“蘇丹的死亡之錘……”

熟悉的聲勢令這位前奧斯曼帝國近衛軍軍官自顧自地嘀咕了一聲。現代構造的迫擊炮公認的起源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發明者是俄國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戈比亞託。此後經由兩次巴爾幹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的催化,迫擊炮成為了各**隊必備的制式武器,蘇俄軍隊和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尤其青睞這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並且成本低廉的武器。30年代,俄土兩國在地形條件複雜的高加索地區爆發了武裝衝突,雙方軍隊都大量裝備並使用了迫擊炮,其型號規格之多、產地之雜世所罕見。此後奧斯曼帝國陷入長期內戰,迫擊炮繼續成為交戰各方鍾情的戰術武器,到了內戰後期,老朽的奧斯曼帝國大勢已去,奧斯曼帝**隊的武器裝備開始大量流散至周邊國家和武裝勢力手中。對面這群阿拉伯暴徒使用的迫擊炮,正是奧斯曼帝**佇列裝的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其威力優於76毫米身管火炮,因而被賦予了“蘇丹的死亡之錘”這樣一個威猛的綽號。該炮系由奧斯曼帝**方聘請德國工程師專門設計,其重量只有普通火炮的六、七分之一,一個4…5人迫擊炮組就能夠徒步運送整套裝備彈藥,能夠將十多公斤重的炮彈投射到三四公里之外,而且可以在戰場上進行持續快速的射擊,非常適合為步兵提供火力壓制。

第一發射擊就打在了鎮子範圍內,阿拉伯人遂以每分鐘7…8發的速度進行無差別射擊。他們的迫擊炮彈小半命中了鎮子裡的建築物,其餘落在了建築物之間的道路和空地上,而除了少數未爆炸的臭彈之外,所有的炮彈都迸發出了應有的威力。那些被擊中的建築雖然沒有直接倒塌的,但要麼是屋頂被掀飛了一角,要麼是外牆被炸出了大窟窿,還有兩棟燃起了火,屋子裡的人情況恐怕不會太好,而那些落在建築物之外的,即便沒有給這裡的守衛者和普通居民造成人員損失,也必定在精神心理上對他們產生了強烈的衝擊與威懾。

在重型迫擊炮無情肆虐這座猶太人村鎮的同時,兩挺由卡車搭載的12。7毫米重機槍也相繼開火了。這種又笨又重的傢伙光槍身就有三十多公斤,機動性遠不及通用機槍,射程和威力又不及小口徑機關炮,陸軍強國當中,只有蘇俄、日本以及舊英國大量裝備軍隊,用來對付敵方步兵、輕裝甲車輛以及中低空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