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7部分

的形式,長期向亞洲地區大量輸出工業產品,並建立了完備優質的售後技術服務體系。

為了打贏這場貿易戰,新聯合王國政府每年減免的相關企業稅收就達到了數千萬之巨,向船運公司提供的政府補貼足夠建造幾艘超級油輪。這種不惜代價的投入,在國際貿易大戰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在1951年以前,亞洲國家進口的數十萬噸汽油煤油,約有七成來自日本,而到了1951年,這一比例下降至四成,僅僅兩年之後,日本生產的燃料,大多數都只能在本國銷售,日本出產的飛機、機床、車輛、藥品以及新型材料也大致如此,只有在鐵路機車和民用船舶領域,日本製造還勉強保持著一定的競爭力。

5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部分國家開始出現經濟衰弱的勢頭。在歐洲,義大利的經濟形勢最為艱難,政府的工業改革再度宣告失敗,全國失業率接近20%,民眾的不滿情緒為革命思潮的蔓延提供了理想的溫床,這個國家又一次陷入到了動盪之中,而在亞洲,因自身資源嚴重短缺、對外貿易長期低迷,日本成為第一個進入衰退通道的國家,儘管軍方始終不甘沉默,試圖以兵諫的方式迫使高層改變策略,聯合蘇俄、對抗歐美,但兵諫行動還未發動便走漏了風聲,宣仁天皇下令逮捕參與兵諫的中高階軍官,並勒令軍部效仿德國,對現有軍事體制進行所謂的“現代化改革”,延續千年的武士道精神,自明治維新以來再次受到顛覆性的衝擊……

在軍事和經濟領域遭受“雙重閹割”的日本,自然而然地退出了20世紀後半場的列強爭霸,能夠挑戰德意志單極霸權的,這時也就只剩下美國和蘇俄兩家。前者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工業基礎、強勁的科技力量以及桀驁的國民精神,很快從大戰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工業、貿易以及國防建設的絕對值都創下了歷史新高,隱隱有了跟西方同盟國分庭抗禮的資本,但因為有前車之鑑,他們一心致力於發展防禦性的軍事科技,並跟歐洲國家保持積極友好的聯絡;後者藉助**體制和計劃經濟在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優勢,取得了一波令世人驚訝的發展成果,其工業和軍事的快速崛起,加上革命思潮在部分歐洲國家的再度興起,迫使西方同盟國重新審視他們的東歐防線是否如想象中那般堅固,並審慎探討了利用核武器實施戰略防禦的可行方案……

1958年夏,義大利爆發席捲全國的紅色革命,短短兩個多星期,義大利政府便被推翻,義大利王室被迫流亡。為免這樣一個重要的歐洲國家落入紅色政權之手,以德國為首的西方同盟國遂借國聯維和部隊之名,以海陸空三線並進的方式,迅速向義大利派遣了數萬裝備精良的部隊,並很快佔領了米蘭、都靈、巴勒莫、塔蘭託等重要城市和港口,但在佔領義大利首都羅馬的過程中,國聯維和部隊遭到了革命武裝的頑強抵抗,以致於付出了數千人傷亡的沉重代價。戰鬥結束後,維和部隊在俘虜中甄別出了多名俄國人,由此得到了蘇俄在幕後支援義大利革命勢力的直接證據,德國政府立即照會蘇俄駐德大使,敦促他們立即停止對“義大利叛亂分子”的支援,但遭到了蘇俄方面的拒絕。

自波蘭危機結束後,西方同盟國陣營與蘇俄又一次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危險狀態。

第218章 末日生機

宣告成立“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四萬五千名國聯維和部隊進駐義大利,亞平寧半島旋即亂成了一鍋粥。

如果說義大利的亂局還只是讓西方同盟國首領們心煩意亂,那麼,突如其來的愛沙尼亞之變是真正刺痛了他們的神經,讓他們陷入坐立不安的境地:1958年初秋,愛沙尼亞革命者發動武裝起義,幾乎在一夜之間奪取了首都塔林和全國各處戰略要地的控制權,王室成員和政府官員們倉促逃亡,鮮紅的旗幟出現在各個城鎮……雖然沒有任何證據標明蘇俄軍隊越境行動,但革命者能夠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政府軍,沒有周密而充分的準備和強有力的外部支援是不可能做到的。

正當以德國為首的西方同盟國準備以國聯維和部隊的名義進行武裝干涉時,蘇俄突然發出“威脅”:鑑於愛沙尼亞的穩定局勢對鄰國影響極大,只要國聯宣佈對愛沙尼亞實施維和行動,蘇俄將立即響應國聯決議,派出四十萬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軍隊開赴愛沙尼亞,相信能夠最短的時間裡讓該國局勢歸於穩定。

以蘇俄現有的軍事實力和軍事部署,西方同盟國毫不懷疑他們能夠在一兩天之內向愛沙尼亞派遣數量足以壓倒西方維和部隊的正規部隊,考慮到蘇俄方面早已向愛沙尼亞派遣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