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超脫了這個問題,所以貝克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經過聖米格爾一戰,派往亞速爾群島的艦艇僅半數還具備作戰能力,失去了英雄港的船塢,受損的大型艦艇必須返回歐洲進行維修,到時候歐洲海域的德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就得輪替前往亞速爾海域,這對我們進攻英國本土的行動很是不利。”
夏樹點點頭:“那我們只好保持樂觀心態,做最壞的打算。”
與此同時,在勃蘭登堡的德國皇室行宮,無憂宮,滿頭白髮但仍精神抖擻的威廉二世身著戎裝,在小毛奇、黑林根、穆勒等一干老將的陪同下迎候貴賓的到來,豪華汽車一輛接著一輛駛入宮殿,來者包括巴伐利亞國王魯普雷希特一世、薩克森國王格奧爾格六世、符騰堡國王阿爾伯特一世等邦國君主,以及從義大利遠道而來的萊費爾公爵——曾先後擔任義大利海軍參謀長、海軍司令以及海軍部長的元老級人物,如今雖已卸任,卻依然以義大利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首席軍事顧問的角色影響著這個國家的軍政事務。
聖米格爾海戰,德國海軍只出動了六成兵力,便聯手愛爾蘭海軍擊敗了規模龐大的美英主力艦隊,毫無疑問,整個德國人都將此視為一場輝煌的勝利,視為日德蘭第二,人們只看到光彩奪目的戰報,想象著美英艦隊狼狽撤退的畫面,沒幾個人像愛爾蘭國王和愛爾蘭海軍司令那樣在意特塞爾島的得失。在人們看來,只要贏得了海戰的勝利,失去特塞爾、失去數萬精銳部隊的遺憾便得到了彌補,人們甚至想當然地以為,同盟*隊能夠輕而易舉地奪回這座島嶼。
在眾人的注目下,萊費爾公爵健步走到威廉二世跟前,深深鞠了一躬:“祝賀您,偉大無比的德皇陛下!祝賀您的海軍在亞速爾群島贏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德國皇帝笑眯眯地看著對方:“確切地說,這是德國和愛爾蘭攜手取得的偉大勝利。從此以往,同盟國海軍在世界範圍內再無敵手,我們將會迎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此大好局面,尊敬的公爵閣下,義大利海軍難道不願意分享這份榮耀?”
萊費爾公爵報以得體的笑容,卻始終不作明確的表態。
第148章 參戰的誘惑 上
此番德皇威廉二世在夏日行宮款待賓客,本意是紀念戰爭勝利日暨《倫敦停戰條約》簽署18週年,恰逢此時,同盟國艦隊在聖米格爾島海域擊退美英艦隊,一舉扭轉了亞速爾戰役的不利局面,宴會便多了一重慶賀的意味。應威廉二世之邀,德意志帝國的王室領袖們悉數到齊,而耐人尋味的是,同盟諸國的君主、首腦親臨者寥寥,多數人只是派出使臣、代表前來道賀。
萊費爾公爵便是以義大利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私人特使的身份來到德國。
上一場大戰結束後,隨著法國的全面衰敗和英國的戰略收縮,昔日地中海四強相爭的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屬同盟國陣營的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地中海的絕大部分割槽域。奧斯曼土耳其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海軍艦艇基本依靠外購,官兵素質差強人意,從巴爾幹戰爭以來的歷次軍事行動來看,奧斯曼軍隊只是外強中乾的空架子,欺凌阿拉伯人還湊合,跟歐洲列強幹仗恐怕只有吃癟的份。因此,義大利的頭號假想敵依然是他們的宿敵,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匈帝國。
從歷史角度來看,義大利和奧匈帝國既是一對無解的宿敵,又是一對難兄難弟。當列強國家掀起瓜分殖民地潮時,奧匈帝國長期受困於國內的********,主要的軍事外交精力都被牽制在了巴爾幹半島,而義大利統一時間太晚,錯過了擴張殖民地的黃金時期,所以這兩個公認的“列強國家”海外殖民地少得可憐。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海外殖民地的多寡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英法美德在一戰前後的變化便是絕佳例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戰敗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工業連年倒退,經濟一蹶不振,德國的殖民地面積則在1914…1915年間暴增四倍有餘,來自殖民地的原料和勞力使得德國工業迎來了第二個飛躍期,至1932年,德國的經濟規模較1913年增加了300%,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比值從16%提高到了34%,與美國的差距大幅縮小。
作為一戰的戰勝國,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們都希望在戰後大展拳腳。彼時義大利海軍實力稍強,而奧匈帝國的國力強於義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年輕皇帝不甘自己的海軍困在小小的亞得里亞海,在他的支援和推動下,四艘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級戰列艦得以順利建成,加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