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擴建工程結束,整座港口變得面目一新,嶄新的碼頭、林立的吊機、巨大的倉庫,航道柵欄連同海防要塞、雷達基站、軍用機場組成了嚴密且完備的防禦體系,毫不誇張地說,佈列斯特業已成為比肩基爾港、威廉港的大型軍事基地,而且德國資本在這裡所掌控的造船設施佔到了80%以上,來自德國的船舶工程師、技師乃至普通造船工人超過了在當地從事造船行業的法國居民,連帶隨行家屬和逐利而至的商販,生活在佈列斯特的德國人越來越多,以至於這座法國港口被人們戲稱為“位於法國海岸線上的德**港”。
當舍爾抵達佈列斯特港時,德國海軍有兩艘德意志級戰列艦在這裡接受維修——“黑森”號的修理已近結束,它停靠在碼頭旁,工人們還在為它裝配新的防空槍炮,用於海上作戰的補給物資也在陸續裝船;在海戰中遭到重創的“普魯士”號入塢大修,修理工作預計要持續到10月份。
除“黑森”號和“普魯士”號之外,還有3艘參加了亞速爾之戰的德國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在這裡維修。為確保這些德國戰艦的維修進度和質量,當局從德國國內的造船廠徵調了一批熟練工人,並大幅度提高了各船廠的警戒等級。合理的工程排程加上當前的原材料較為充裕,這些戰艦在在佈列斯特維修的效率並不輸給國內造船廠,而且省去了往返德國和法國之間好幾百公里的航程,避免了途中遇襲或觸雷的風險。
大半個歐洲、大半個非洲乃至近東、中東的相當一部分人力和物力都在為同盟國的軍事機器所用,但這無助於在短時間內改變海上的作戰形勢。返回德國本土接受維修的“德意志”號、“西里西亞”號以及“興登堡”號預計還需要至少三到四周時間才有可能歸隊,這意味著前期作戰的受損艦艇當中,只有“黑森”號能夠儘快重返戰場,在此期間,貝恩克率領的同盟國艦隊不得不依靠帶傷作戰的德意志級戰列艦“漢諾威”號、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黑林根”號,後期抵達的“巴伐利亞”號、“巴登”號、“德弗林格”號、“呂佐夫”號,以及原大西洋分艦隊所屬的三艘老式戰巡“塞德利茨”、“毛奇”、“戈本”跟強大的對手周旋。
留守歐洲的德國艦艇當中,只有參加直布羅陀要塞戰役的兩艘國王級戰列艦即將跟隨“黑森”號前去支援亞速爾戰場,餘下的兩艘國王級、兩艘凱撒級以及三艘從預備役重新轉入現役的赫爾戈蘭級戰列艦是必須留在歐洲海域遏制對手、穩定局勢的戰略力量,非到萬不得已不能調離,況且以它們的效能和狀態,盡數派往亞速爾群島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至於義大利和奧匈帝國,兩國雖然同意參戰,卻不約而同地堅持一條底線,那就是他們的艦隊只在直布羅陀以東活動,絕不介入大西洋之戰。
對於眼下的糟糕戰局,海軍高層反覆討論,認為明智的策略是果斷放棄亞速爾戰線,收攏兵力,依託“歐洲壁壘”進行防禦,可德皇和皇儲都希望同盟國艦隊能夠救回受困在弗洛裡斯島的“海因裡希親王”號,從而完成一次體面的撤退。作為一名傳統的德**人,舍爾雖知困難重重,依然決定遵從聖意。抵達佈列斯特之後,他態度堅決地調動各方力量,試圖最大限度地集結戰力。
出於軍事保密的需要,德**方對舍爾出任同盟國艦隊司令一事秘不外宣,平民百姓對此茫然無知,但在軍政高層人士當中,訊息還是不脛而走,這很快引起了英國方面的注意。為了打亂同盟國海軍的部署,遲滯其增援亞速爾群島的計劃,英國海軍對戒備森嚴的佈列斯特港展開了一次大膽的夜襲——三艘搭載150毫米火炮的t型潛艇在入港航道外側浮起,向12公里外的碼頭和造船區發射炮彈14發。這些炮彈的威力不足以擊沉巡洋艦以上級別的戰艦,但它們引發的火災給德國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港口倉庫裡的數百噸作戰物資被燒燬,一艘輕巡洋艦輕微受損,停靠碼頭的“黑森”號也險些受到殃及,而負責維修“普魯士”號的船廠有部分造船設施遭到損壞,十餘名造船工人不幸喪命。
佈列斯特港遇襲之時,舍爾已帶著自己的臨時指揮部搬上“黑森”號,並準備在兩天後率領增援艦隊啟程奔赴亞速爾。由於部分作戰物資的意外損毀,他這時推遲行程不好,不推遲也不好,導致急火攻心,在一次作戰會議上暈了過去。經過醫生診療,舍爾元帥的身體狀況已不適合遠洋航行,更受不得海戰的激烈刺激,德軍總參謀部不得已只好臨陣換帥,然而德國海軍沒有第二個舍爾,誰也沒有信心來接這檔令人焦頭爛額的攤子,因為搞不好就會毀掉自己前面大半生積累的功績與聲望,對此海軍將領們個個心知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