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線已不足以完成這個艱難的使命,在這條防線的背後——同盟國佔領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革命勢力正在茁壯成長,大規模罷工成了家常便飯,針對傀儡政權和佔領軍的襲擊時有發生,而在西班牙東部、奧匈帝國北部甚至德國的一些地區,布林什維克黨派活動頻繁,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經濟蕭條、失業率上升等社會問題,使得革命思潮在基層勞動者中間頗具鼓動力。
從歷史發展的潮流來看,革命猶如濤濤洪水,圍堵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必須疏通社會問題和階級矛盾才能獲得穩定發展的社會環境,對於這一點,精明的政客們不會不懂,之所以要將歐洲國家的首腦們召集在一起,真正的意圖是藉著紅色威脅論來提高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袖地位,同時對美英暗通蘇俄、聯手對抗同盟國陣營的行為施加壓力。
至於認可冰島成為獨立主權國家,完全是德國人一手導演的戲碼。早在1921年,德國就租借冰島南部的索勞克斯赫本作為海軍基地,在此部署巡洋艦和潛水艇,還透過移民和投資不斷加大對冰島經濟社會的影響,而冰島人本來就是日耳曼和挪威人的後裔,親近德國、疏遠丹麥便不足為奇。有道是弱國無外交,德國強權脅迫、威壓利誘,丹麥政府只得屈從美、日、蘇俄均不在漢堡會議的邀請之列,英國即便反對也孤掌難鳴。在會議舉行之前,冰島獨立就已經透過了全民公投,議會推選德國皇室直系成員奧斯卡王子為冰島國王。這樣一來,冰島的獨立已成定局,僅僅是要透過漢堡會議獲取國際公認。
與會諸國當中,只有英國對冰島的獨立表達了強烈的反對。冰島位處北大西洋,雖不是重要的海上中繼站,但艦艇飛機部署於此,能夠有效監視和威脅北大西洋航線,如今亞速爾群島落入德國之手,法羅群島和愛爾蘭皆有德國海軍基地,一旦戰爭爆發,英國與北美之間的海上聯絡將被徹底切斷。
精明的英國人知道冰島的命運無可逆轉,他們的堅決反對只是為了爭取一個談判籌碼——要求德國以撤離奧克尼群島和謝德蘭群島換取英國的贊成票。
位於北海北部的奧克尼群島和謝德蘭島主權歸屬英國,奧克尼群島離蘇格蘭較近,謝德蘭群島位於不列顛島與挪威之間,英國的斯卡帕弗洛海軍基地位於奧克尼群島。根據倫敦停戰條約,德國佔領這兩處群島及設立其上的軍事設施,作為英國政府履行停戰條約各項協定的保證。英國人在戰後勾結美國、重建海軍,都繞開了停戰條約的明文條款,沒有留給德國人把柄,公理上應被視為完全履行條約,所以德國繼續佔領奧尼克和謝德蘭群島本來就是站不住腳的。而從地理上看,只要德國海軍繼續使用法羅群島的托爾斯港,德國艦隊就能夠不受阻礙地自由出入北海,並在必要的時候對英國實施海上封鎖,再加上愛爾蘭和冰島的雙保險,足以形成對英國本土的戰略威懾。
因此,德國高層雖然對英國在亞速爾群島衝突期間的強硬立場非常不滿,並對英國皇家海軍的現有力量感到憂慮,但權衡利弊,還是與之達成協議:英國保證不再插手埃及事務,停止對蘇俄的一切援助行為,認可冰島獨立以及德國皇室成員擔任該國君主,德國則在三個月內逐步撤離奧尼克和謝德蘭群島。
除了英德之間的場外協談,漢堡會議的過程與結論並沒有任何令人意外的地方,德國的歐洲霸主地位再一次得到了確認,而新一代的德**政首腦們也藉此展現了自己的才幹——老首相霍爾韋格…馮…貝特曼已於1921年辭世,如今的德國首相是風華正茂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他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領袖,一位勤懇敬業、腳踏實地的實幹家,任內對德國的經濟貿易發展和社會變革發揮了積極作用,獲得了皇室和民眾的高度評價;時任德國外交大臣的則是有著“小俾斯麥”之稱的菲利普…謝特曼,此人是首相艾伯特的老搭檔,才思敏捷,眼界開闊,行事風格富有攻擊性。還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德國皇儲小威廉。小毛奇與貝特曼同年去世,德軍總參謀部由約希亞斯…馮…黑林根元帥短暫執掌,之後便進入了小威廉的時代——從1922年至今,這位德國儲君一直親任德軍總參謀長。他雖然沒有老毛奇那樣的大將之風,軍事素養跟小毛奇相比也略為遜色,靠著一群才華出眾、富有朝氣的軍事幕僚,德軍戰後的軍事建設頗有成效,軍隊裝備和戰術思想始終保持在各國前列,並且湧現出了一批對空地配合、裝甲突擊等新戰術頗有研究的將領。漢堡會議期間,唯一引人注目的插曲便是發生在法國瓦朗斯河谷的戰鬥。受到友軍在迪涅痛殲意軍掃蕩部隊這一戰果的激勵,一支法國革命武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