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1913年才實行義務兵役制,而其結果只是使部隊更加不得人心,而批准安特衛普防禦工事現代化的撥款時,是以此項開支必須透過縮短義務兵役期的辦法去籌措為條件的。比利時以前根本沒有總參謀部,直到1910年,由於新國王的堅持才設立。總參謀部由於成員意見分歧很大,成效有限。一派主張制訂進攻計劃,遇到戰爭威脅時將部隊集結於邊界前沿,另一派主張防禦,將部隊集結在內地縱深,而由艾伯特國王為首第三派,則主張禦敵於盡可能接近受威脅的邊界,而又不危及通向安特衛普築壘基地的交通線,但根據比利時憲法,國王只有在戰爭爆發後才能成為總司令,因此在戰爭爆發之前,他不能將自己的憂慮和戰略主張強加於總參謀部,而總參謀部又死死抱住1870年的先例不放,認為儘管當時法軍若是進入比境就會有足夠的迴旋餘地,可是那時不論是普魯士軍隊或是法**隊,都未有一兵一卒踏上過比利時領土。
在比利時政府緊急召開的內閣會議上,德國政府遞交的照會被第一次宣讀,然後是長達數分鐘之久的沉默。房間裡的每個人都在思考國家面臨的抉擇——比利時疆域狹小,獨立不久,唯其如此,確保獨立的決心益發堅決。至於決定捍衛獨立的後果如何,在場每個人是無須明言的。他們的國家將受攻擊,他們的家園將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