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戰爭的驚天霹靂,德皇的辦公室幾乎成了熱門景點,門外等候接見的人就差排起長隊。這一次,威廉二世沒有讓夏樹久等,但在見面之後,他因為疲憊焦慮的心態而沒有給夏樹詳細彙報的機會——如同賭徒在開盤前的艱難選擇,他陷入巨大的遲疑,接著突然下了決心,在夏樹帶來的作戰方案上做了親筆批註:陸海軍各部務必全力配合此行動,不得有畏難不前、抗命不遵之行為……皇帝威廉。
在從皇宮返回航校途中,有報童在向路人和經過的車輛散發號外(號外往往用於刊登緊急新聞,不在報刊的正常編號之列,且大都是免費贈閱)。雨前的空氣格外沉悶,夏樹拉著車簾的同時並未關閉車窗,一個冒失的報童顯然沒有看到王子的尊榮,他直接將號外塞了進來。費迪南大公遇刺事件仍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車上的人莫不被這張突然塞進來的紙片嚇了一跳。
“法國飛機向紐倫堡附近的鐵路丟擲炸彈,法軍巡邏隊已經越過我方邊境”車窗外,報童們已將這份號外的主旨內容昭告眾人,拿到號外的路人莫不停下來仔細閱讀,更有不少人隨之抬頭看天,似乎是在擔心法國的飛機會突然出現柏林並且扔下炸彈。
事實上,直到正式宣戰之時,法國既未派遣飛機轟炸德國,也沒有法國巡邏隊越過德法邊境的情況出現,這類訊息是政治家們用於挑起民眾憤慨的伎倆——從前出現過,現在進行著,未來也依然會有。
在夏樹和他的新副官搭機離開柏林之後不久,一場大雨傾盆而至,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帝國首都因此洗刷一新,但戰爭所帶來的暴戾之氣卻將長時間地瀰漫於此,唯有和平能夠將其驅散。……章節內容結束……》
第139章 大戰降臨
德國對法宣戰的訊息,打破了許多人對於和平的最後一線希望。更新最快數日之內,戰火即從巴爾幹半島蔓延至東歐、中歐和西歐,歐洲大陸超過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無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大戰。年以來萊茵河兩岸人人憂於內心,年以來大多數人料於眼前的事終於發生了。一家德國報紙那天在以槍炮的福祉為大字標題的特刊中欣然寫著:“行動起來,才是樂趣所在。”它還說,德國人“欣喜若狂……這個時刻我們盼望已久……目的未達,疆土未擴充套件到必須擴及之處,強要我們拿起的刀劍決不入鞘”。
獲悉德國對法宣戰的訊息後,英王喬治五世毫不猶豫地簽署了總動員令。
這天上午時整,在德國給予的小時期限的最後一刻,比利時外交部的政務秘書德蓋菲埃按響了德國使館的門鈴,將比利時政府的復照遞交給了德國大使貝洛。回家途中,男爵聽到報童的叫賣聲,晨報宣佈了最後通牒的全文和比利時的答覆。他聽到人們閱讀這些新聞,聽到激動地聚集在一起的人群發出刺耳的驚歎聲。
比利時無所畏懼的一聲“不”,振奮了人心。許多人認為,這一來,德國可要繞過他們的國土而不致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德國人是危險的,但還不是瘋子,”人們如此相互告慰。
甚至在比利時王宮,在內閣各部,也仍然抱著一線希望,人們認為很難想像,德國人竟會明知錯誤還要自絕於人,蓄意發動戰爭。但到月日晚,當收到德皇對艾伯特國王兩天前發出的個人呼籲姍姍來遲的答覆時,最後一線希望也隨之消失。德皇的覆電不過是再次試圖勸誘比利時不戰而降。德皇覆電提到,“正由於懷著對比利時的最友好的願望”,他才提出了他的嚴肅的要求。“正如所提條件已經闡明的那樣,能否維持我們以前和目前的關係,依然取決於陛下。”
“他把我當作什麼啦?”艾伯特國王大聲叫道。自從危機開始以來,這是他第一次失卻控制,流露出他的憤慨。就任比利時軍隊最高統帥之後,他立即下令炸燬列日附近馬斯河上的橋樑,以及與盧森堡交界處的鐵路隧道和橋樑。他依然未向英、法兩國發出呼籲,要求軍事援助和結盟。
艾伯特國王不願為比利時的中立簽署死亡證書,但比利時人格外看重的中立地位很快被殘酷的現實打得粉碎——次日上午時,第一陣土灰色的浪濤在離列日公里的格姆梅里希衝過了比利時邊境,比利時哨兵從哨所裡開了火。
在布魯塞爾,德軍入侵開始後一小時,阿爾貝國王身穿軍服,未作任何佩戴,騎馬去國會開會。一輛敞篷馬車上坐著王后和她的三個孩子,後面跟著兩輛馬車,國王獨自一人在馬背上殿後,這個小小的行列沿著皇家大道碎步小跑而來。一路上家家戶戶掛著國旗,拿著鮮花;街頭巷尾滿是興奮激昂的人群;素不相識的人們相互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