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這段燈碼:本艦遭到英國戰列艦隊攻擊,距離米,單線戰列向西北方航行,數量超過艘,k…。

k…是一艘德國大型魚雷艇的戰術編號,首字母是建造船廠的代號,k代表但澤的弗里德里希皇家船舶造修廠,意味著它是該船廠建造的第艘大型魚雷艇。因此,夏樹比身旁的任何一名軍官都清楚它的規格與效能。它屬於年級大型魚雷艇,雖然不是在夏樹的親自主持下設計定型,受其設計思路的影響,該級魚雷艇重視適航效能的改善和續航力的提升,並且配備了新式的英寸艦炮、毫米魚雷發射管和定製的艦用輕型裝甲,效能較為均衡,整體實力均較先前的、級有較大的增強。不過,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指望一艘噸級的艦艇同敵方的戰列艦隊抗衡。不多時,右舷海面的燈碼訊號戈然而止,再也沒有出現,又過了一會兒,閃動的炮焰也從海面上消失了。

少頃,射擊指揮室報來距離讀數:“燈碼訊號的發出點距離我們約米。”

由此算來,k…觀察到的敵方戰列艦隊距離“腓特烈大帝”號只有米左右,較先前“斯坦丁”號的偵察數字少了米,雙方已在彼此主炮的最大射程之內,可因為是沒有月光的夜晚,光學裝置難以對遠端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在這樣的距離開火除了提醒對方自己的存在和實力,幾乎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想到這些,夏樹當機立斷:“各艦全舵右轉個羅經點。”

轉向命令迅速由通訊兵操縱訊號燈傳送出去,此時戰列艦群編成階梯形戰列,各艦嘹望員均能直接觀察到旗艦發出的燈碼訊號。霎時間,滿舵右轉的口令在一艘艘萬噸級戰艦上傳遞,最終驅使偌大的舵槳以其最大角度偏轉。由於艦體線型和動力效能各不相同,轉向半徑存在實際差異,龐大的戰列隊形並不能達到非常精確的程度。在艘無畏艦當中,同級戰艦之間的機動最為協調,而在全體主力艦完成轉向之後,階梯戰列的寬度拉大到了近米,也就是說,如果各艦攻擊位於一條平行線上的目標,尾艦“波森”號的射擊距離要比旗艦“腓特烈大帝”號遠米,或者理解為“波森”號要比“腓特烈大帝”號晚一步進入戰場。當然,出於相同的技術原因,敵方艦隊的戰列隊形也是存在一定位置偏差的,而不是像用直尺畫出的圖形那樣精確。

第25章 戰列對陣

若干年之後,當人們回過頭來研究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各型作戰艦艇時,不難在它們身上歸納出艦艇所特有的國家血統,細分之下,人們會發現,大致以年為界限,德國海軍艦艇的設計思路出現了轉折,大型艦艇從沙恩霍斯特級開始,輕型艦艇則從德累斯頓級開始,變得更加重視適航效能和艦炮火力,盛行一時的水下魚雷發射管漸漸從德國艦艇上消失了,而艦艇的生存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頂|點|小|說|2|3|u|s|。|c|c|經過大戰的洗禮,這些效能均衡而全面的艦艇得到了公認的好評,很多設計被封為經典。人們探究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由於各種線索都指向了同一個名字,一些人把與之相關的德國艦艇被稱作為“約阿希姆型”,而之前設計建造的德國艦艇自然被歸入“前約阿希姆型”。

“約阿希姆型”與“前約阿希姆型”的分類最終沒有得到權威屆的認定,但它還是從一定的角度詮釋了設計師對艦艇效能的關鍵作用,而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許多水兵對自己所在艦艇的實力並沒有客觀、理性、準確的瞭解,他們滿腔熱血地投身行伍,希望用自己的英勇表現贏得榮譽,從而改變國家、民族以及個人的命運。

嚴格來說,開工建造於年的柯尼斯堡級小型巡洋艦屬於“前約阿希姆型”,它延續了自瞪羚級巡洋艦傳承下來的設計思路,是在早期通報艦的基礎上擴大改進而成的偵察型輕艦艇,航速較快而火力偏弱。設計時的假定對手是別國海軍的驅逐艦和大型魚雷艇,因而採用毫米口徑艦炮,防護裝甲最厚處為毫米,該級開工建造的前三艘均使用桑尼克羅夫特式燃煤鍋爐和往復式蒸汽機的傳統組合,唯獨四號艦“斯坦丁”試驗性地安裝了英式的帕森斯蒸汽輪機。結果,“斯坦丁”號在增重噸的情況下獲得了比姊妹艦快。節的航速,過載時的極致航速達到節,建成服役時是德國海軍跑得最快的巡洋艦。

年月日夜,日德蘭半島以西海域,“斯坦丁”號載著它的名艦員執行前出偵察任務。藉著幽微的星光和遠處照明彈的殘光,在桅杆和艦橋上瞭望的德國官兵看到前方海面有數量難辨的朦朧艦影,由於己方主力艦隊正處於艦尾方向,那必是英國艦隊無疑。身處交戰海域,英國人豈敢麻痺大意,此時他們的戰艦上定是炮彈入膛、炮手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