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部分

被擊中的德國戰艦是“赫爾戈蘭”號和“威斯特伐利亞”號,這爆炸的聲威相當驚人,縱使有所準備,身處戰場的德國海軍人員多有驚顫之感,所幸德國主力艦的設計理念是生存第一,兩發英國穿甲彈還不足以讓這場激烈紛呈的艦隊炮戰早早失去懸念。“赫爾戈蘭”號只是艦體中彈,看起來並無大礙,而“威斯特伐利亞”號的後甲板在爆炸後出現了火光,傷勢暫且不明。

隨著最後一枚英國炮彈落海爆炸,兩支艦隊所處戰場的聲勢從高峰滑落低谷,但海面上並沒有完全平靜下來,雙方戰列艦的副炮以及護航輕艦艇的艦炮紛紛捲入交戰。不計其數的炮彈以不盡相同的軌跡劃過戰場,落至距離目標或遠或近的海面上,偶有擊中對方艦艇的,也沒能產生引人矚目的戰果。在這裡,雙方戰列艦群註定是無可撼動的主角。

呼吸之間,時光流淌。十秒過去了,接著又一個十秒,德國艦隊果不其然地先開火了,只是,這樣的射擊間隔讓對面的英國人不願相信現實……

在早先舉行的一次炮術交流中,裝備三聯裝11英寸艦炮的“馮…德…坦恩”號就曾在英國海軍面前展現過每分鐘進行3次齊射的實力,但雙方官兵即便有登艦交流的機會,炮塔和內艙也是絕對的禁區,所以英國人並不清楚德國戰艦的內部構造,也不能確定“馮…德…坦恩”號的高速射擊是特例還是常情,以及這種極具優勢的射速是否普遍存在於德國艦隊。當然了,德國海軍對速射炮的青睞並不是什麼秘密,受清日艦隊大東溝海戰的影響,從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開始,德國人就走了一條“非主流”的路線,連續兩個級別十艘戰列艦均裝備240毫米口徑主炮,而同期建造的英國戰列艦幾乎都是305毫米炮。德國海軍之所以能夠接受口徑上的巨大差距,是因為240毫米艦炮是當時所能造出的最大口徑的速射炮,而當時的海戰距離較近,尤其在氣象條件複雜的北海,大口徑艦炮反而不如速射炮好用。此外,德國戰列艦的二級火炮和小口徑副炮同樣擁有出色的速射效能,直到英國海軍裝備機械式半自動裝填的小口徑副炮之前,這種差距才有所改觀。

至於艦炮的射擊精度,當時德國採用的測距方式也比英國先進。德國人首先由測距儀解算出對手距離,然後在這個讀數上增加一定距離,發射第一發,再根據讀數發射第二發,最後根據讀數減去一定距離發射第三發。三發的射程間隔相同,時間相近,可以根據彈著點快速修正彈道,這種方式被稱為梯次測距,而皇家海軍還是採用傳統的二分法測距,即首先發射一發炮彈,根據彈著點調整下一發射擊,直到連續兩發炮彈落在對方兩舷,再取中間值。用這種方式測出正確距離顯然需要較長時間。

在84個戰鬥炮組數百名德國炮手的努力下,德皇威廉二世格外鍾愛的克虜伯283毫米艦炮開始發威了。這一輪炮擊,德國艦隊不僅對多艘英國無畏艦形成跨射,更有多發炮彈造成近失破壞,快速而猛烈的射擊亦在無形之中對英國艦員們造成額外的壓力。經過十數秒的痛苦煎熬,英國艦隊終於開始了第三輪射擊,這一次,八艘英國戰艦的射擊出現了較大的差延,而在還有兩艘戰艦未及開火的情況下,德國艦隊居然發動了又一輪齊射,雖然落後的兩艘德國戰艦還是隻能以前主炮投入戰鬥,但它們的表現頓時在氣勢上壓過英國艦隊一頭!

經過前面兩次觀瞄校正,雙方艦隊的這一輪對射開始呈現讓人心驚肉跳的節奏。英國艦隊的炮火直接命中了三艘德國戰艦,領頭的“赫爾戈蘭”號首當其衝,其右舷前部和中部炸起兩團刺目的火球,主艦橋隨即燃起了大火,無線電室也遭到破壞,只能使用備用無線電進行指揮聯絡;緊隨其後的“奧爾登堡”號也同樣被兩發英國穿甲彈所擊中,一發正中右舷,炸開了蒸汽管道,白茫茫的蒸汽頓時瀰漫甲板和艦橋,另一發打在了它二號炮塔的座圈位置,11。8英寸厚的克虜伯裝甲成功保護了這一關鍵部位,但爆炸導致這座炮塔的轉向裝置出現了嚴重故障,在此後的戰鬥中它只能以固定角度開火,幾乎意味著全艦四分之一火力的損失。

相比於前面這兩艘赫爾戈蘭級戰列艦,接連遭到命中的拿騷級二號艦“威斯特伐利亞”號就不那麼輕鬆了。艏部舷側遭到貫穿,艦內火勢一度威逼前主炮的供彈通道;四號炮塔蒙受重創,炮手半數陣亡,兩門主炮損毀。因為受到噸位限制,它的防禦是整個德國主力艦隊最弱的,21節的最高航速也同樣是德國無畏艦群的“短板”所在。事實上,該級無畏艦最大的意義所在是讓設計師和建造者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畢竟從前無畏艦到無畏艦,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