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聯合國”的雅稱。蘇利南國內民風淳樸,社會總體穩定。蘇利南共有六個主要民族群體,分別是印度人(亦稱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s)、克里奧爾人(Creoles)、印度尼西亞人(Indonesians,亦稱爪哇人Javanese,因為主要為爪哇島人,但蘇利南華人常稱其為“馬來人”)、叢林黑人(Bosnegers或Boschnegers或BushNegroes)、印第安人(Amerindians)和華人(Chinese)。另有少量歐洲人、黎巴嫩和猶太等移民。外來移民比原住民印第安人要多得多。一米一花一書一庫一 ;http://www。7mihua。com
蘇國民中還有不少來自於荷蘭、英國、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主要是過去殖民者或移民的後代,也有一些是後來移民過來的。蘇利南獨立後,他們之中許多人回到了原籍國。現在,蘇利南的歐洲人為數不多,大約5000人,多數生活在城鎮,從事自由職業或服務業;另有一些為外資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或工人。其他少數民族如黎巴嫩人、猶太人、巴西人、蓋亞那人、北美人等,居住分散,根據職業狀況或生活在城鎮或居住在農村,或在沿海或在內地,但一般來講,同一個民族的成員為了生活方便和互相依靠、照顧,還是喜歡聚族而居。
蘇利南民族數量多,而且每個民族都各自抱團,相互界限分明,就民族多樣性和民族的分離程度而言,蘇利南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蘇利南也是位居最為典型的民族眾多而分離程度較高的20個國家之中。蘇利南的民族分離突出表現在政治舞臺上,其國內主要政黨、群眾組織等基本上是依據民族界限組建起來的。同時,由於蘇利南各民族之間能夠相互尊重、理解,並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因此民族關係相當寬容、融洽與和諧。世界新老國家中,如此眾多的民族能夠如此融洽與諒解地生活在一起實屬罕見,蘇利南正是這樣的國家,這也是蘇利南國民引以為豪的特點。
蘇利南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其他民族都是外來民族。但嚴格地講,從現有的考古證據推定,印第安人也是外來民族,只是他們進入拉美和蘇利南的時間更早一些;與後來民族相對而言,一般將他們視為土著人。在歷史上,英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曾對蘇利南進行長期的殖民統治。殖民者發展甘蔗等種植園經濟需要大量勞動力,於是先從歐洲移民,接著又從非洲販入黑人奴隸。在奴隸制被廢除後,殖民者又從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引進契約勞工。因此,蘇利南社會逐漸由單一的印第安民族演變成為多種族、多民族社會。現在,各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地區、經濟活動、語言文化、風俗習慣、政黨或群眾組織等。各民族的上層人物、社會名流一般可以通婚。他們之外的普通人一般仍保持各自民族群體的界限。但是,由於各族成員之間一般能夠互相理解、容忍與和睦相處,民族通婚或融合一直在自然地發展。在首都帕拉馬裡博,猶太教教堂和清真寺比肩而立,似有手足之情。在學校和工作場所,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民族成員組合在一起,各司其職。在市場、商店及其他公共場所,不同膚色、不同衣著的人混雜在一起,相安無事。
蘇利南移民為主決定了蘇利南多元文化的基本國情,蘇利南人為他們的多元文化而自豪。蘇利南首都國內機場的一塊牌子特別醒目,上面寫著:“歡迎來到蘇利南:小聯合國”。走進首都市區,猶如走進世界建築博覽會;看人種,黑、白、棕、黃,各種膚色應有盡有;聽語言,荷蘭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印地語、馬來語、漢語、印第安人土語,南腔北調,萬語俱全;看節目,印度舞、非洲舞、中國舞、印尼舞、拉丁舞、土著舞以至西方的芭蕾舞司空見慣,比比皆是。
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先後將蘇利南作為殖民地,並多次易手,留下了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建築等遺蹟。帕拉馬裡博市內有各種民族風格的建築,房前竹竿上有白色或紅色小旗的,是印度人的住宅;硬木結構、樹葉屋頂的“A”形茅屋,是黑人的房子;圓頂清真寺附近色彩淡雅的建築,是爪哇人的住宅;克普萊因大街上莊重低矮的教堂,是荷蘭人的聖地;羅馬風格的木結構教堂,是信奉天主教的歐洲人聚會的場所。帕拉馬裡博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工業有小型輕工業、食品、啤酒釀造、木材加工等。該城市還是全國的交通樞紐,公路通往沿海各城鎮;鐵路通往布隆斯維格;港口碼頭長1600米,全國對外貿易貨物幾乎全部在此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