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越突出,出現的矛盾和分歧也越來越多。為找到比較合理的決策機制和程式,世界貿易組織應運而生。世界貿易組織是商品貿易和資源貿易的產物,也是國際經濟有序發展的平臺和機制,對於解決貿易保護和估值不對等問題起到了一些作用。

此次大危機徹底暴露了國際市場上貨幣估值不對等這一大問題,美元問題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在貿易一體化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貨幣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但後者顯然比前者艱難得多。

西方經濟學總是告訴我們,經濟一體化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雙贏的。世界銀行甚至樂觀地預測,1992年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1%,比世界平均增長速度還要高2�6個百分點,而發達國家的出口增長速度只能達到4%。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出口佔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將由1992年的23�5%提高到48�4%。

但是,事實上,國際分工的收益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配是嚴重不對稱的。發達國家憑藉資本、科技、人才、營銷和消費方式上的優勢或先機,佔據了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和服務市場,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處於國際分工鏈條的末端,成為全球市場上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的提供者。可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共時關係如同一個國家內部的歷時關係,是一種先進與落後的關係。

雖然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都可能從全球化的產業鏈條中獲得收益,但是它們獲得的收益數量卻大不相同,發達國家獲得國際分工收益的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只能獲得一小部分。而且,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不可能流向每一個發展中國家,它們總是流向那些能夠給他們帶來最大收益且風險最小的國家。為此,發展中國家還會進行激烈的競爭。他們競相開出各種優惠條件,如稅收優惠,最大限度地開放國內市場,遵守發達國家制定的嚴厲的經濟規則,這樣反而往往會破壞自己國內的經濟一體化。

此次大危機暴露了舊版國際化模式的致命弊端,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擴張模式的謝幕。在國際經濟一體化面前,發展中國家面臨兩難抉擇:一方面,因為各國的比較優勢必須在國際分工中才能得以實現,所以,僅僅侷限於國內經濟一體化無異於現代版的閉門造車,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參加國際經濟一體化,有可能陷入“國際分工陷阱”,被迫或自願地從事國際分工鏈條中的低端產業,還要接受發達國家制定的於己不利的規則,必將不可避免地付出一定的代價。

都怪你,把世界弄髒了商品大搬家背後的汙染問題

舊版國際化模式以工業為主旋律,實質是工業產品和工業原料以貿易的形式在全球大搬家。這種實物大搬家造成了史無前例的高耗材和高耗能,汙染了全球,“黑”了全球。

此次大危機暴露了舊版國際化模式的致命弊端,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擴張模式的謝幕。工業先行國家對石油等國外自然資源的需求及其獲得模式,既是國內工業實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落後國家國際地位的必然反映。現存國際自然資源的生產、貿易和消費模式是“黑色工業化全球擴張模式”的直接結果,這一資源模式造成的全球資源泡沫又是此次大危機的直接原因。這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簡單遺傳邏輯,而是雞生了蛋、蛋生出的卻不再是雞的複雜變異邏輯。

全球資源金融大危機必將消滅“黑色工業化全球擴張模式”,代之以“綠色新型工業化全球一體發展模式”。在新的模式中,科技合作與科技貿易必將成為主角,“實物大搬家”將被“科技大共享”所取代。我們主要反對的不再是貿易保護主義,而將是科技保護主義。

txt小說上傳分享

1 人體是經濟危機的一面鏡子(1)

經濟危機之所以叫經濟危機,是因為危機打亂了經濟的合理結構。大危機打亂的是大結構。那麼,合理的經濟大結構是什麼呢?

實業是“經濟之母”

什麼是實業?這個似乎不是問題的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人類真正認識清楚什麼是實業,離不開*,離不開那個時代的一連串的經濟危機。

19世紀的經濟危機,以私有制為基礎,原因在於資本家貪婪地從實業中抽取貨幣財富,而不願意回灌實業,既不願意提高工人工資,又不願意更多地增加實業投資,導致生產和消費嚴重缺乏貨幣血液的澆灌,最終爆發一輪又一輪經濟危機。*的結論是:必須反對資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