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億美元。
中國與東盟將從2004年開始取消600項農牧水產品的關稅,東盟國家將從中獲得很大的好處。美國媒體認為中國此舉是透過經濟讓步的策略使東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加深。
另一項是避免在有領土爭議的南中國海地區發生軍事衝突的協議“南海區域行為準則”。在這項協議中,所有各方同意在任何可能引發衝突的行動中都保持自我剋制,例如在島上建立定居點。所有各方在這些地區舉行軍事演習時都應提前通知有關各方等。
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和投資的增長,中國對東盟的影響力將逐步擴大。在中國與東盟10國簽署系列協議後,美國和日本等國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和分析,認為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想將東盟納入中國的經濟勢力範圍內。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由於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東南亞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達成協議。“在這個地區,誰都不敢與中國對抗。”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分析說,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快速增長、似乎無限的製造能力和吸引外資的能力(以東盟的損失為代價)令東盟國家深感憂慮。但該地區毫無選擇,只能加強同它強大鄰居的經濟聯絡。到2005年,全球紡織配額制度取消後,隨著生產商將生產能力轉向低成本的中國,一些東盟國家重要的紡織業將面臨毀滅,而第三世界市場的其他商品也將被更廉價的中國商品取代。
2002年11月,中國與湄公河流域的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和緬甸等五國舉行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簽署了今後10年11個專案、投資總額達10億美元的湄公河開發計劃,其中包括從中國雲南省經由寮國到曼谷的“南北經濟走廊”、從緬甸穿過泰國東北部地區和寮國到達越南中部地區的“東西經濟走廊”、“人才培養”和“旅遊開發”等計劃。中國明確表示將對連線中國雲南省、寮國和泰國的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