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洋,甚至是印度洋大放異彩,對協約國的商船實施大面積打擊。
這樣的情況下,導致帝國的海上商船,也遭致了許多的無妄之災。
不過這個都還算是小事,短時間不可能影響中華聯邦和同盟國之間的“緊密合作”,雙方此時都處在最關緊的時期,雖然都有著隱藏的敵意,卻絕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大動干戈。
但是,1917年年初在波斯灣爆出來的一個訊息,卻讓雙方之間的情緒陡然間緊張起來,同盟國各國迅速動員,幾個星期之內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陳兵百萬,德意志大使則直入帝國外交部提交文書,要求帝國尊重同盟國對敘利亞、伊拉克和科威特等波斯灣沿岸地區乃至整個阿拉伯半島的管轄權,
“該地在歷史上無可爭議的應當屬於同時也只能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任何國家對這片土地的侵佔都是對同盟國全體成員國的主權的侵害,有鑑於中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雙方傳統的美好友誼,希望土耳其和中華帝國及波斯王國有關方儘快妥善商討並解決掉相關主權問題,同時也希望中華帝國慎重考慮這個代表了同盟國全體成員國的共同意見。”(未完待續……)
一百八十章 石油
嬗變的三國卷 一百八十章 石油
德國大使的照會隱隱然含著威脅,在這個敏感的時間段,對正在巔峰時期的中華帝國說出這種措辭說明德國人已經是徹底有些急了。
是什麼讓同盟國放下了對中國的忌憚,即使是冒著和中華聯邦開戰的危險也要誓死一搏?是什麼讓其一邊正和協約國聯盟交戰的同時,還要擺出這種架勢前來招惹亞洲聯邦?不管是什麼東西,毫無疑問,這種誘惑,都必定是有著極大的戰略價值,其影響足以抵擋亞歐兩個超級龐然大物之間開戰帶來的損失!
是石油波斯灣石油帶終於被爆了出來!
1916年末,一封關於波斯灣周圍可能潛藏著世界最大的石油帶的一份地質勘探報告發布在中華帝國工程院下屬的一份權威雜誌《中華地理》上,而很快的,出於其文章內容的學術價值,和其背後所代表的戰略價值的高度敏感xìng的原因,這份論文被多家其它學術雜誌轉載,迅速的引起了帝國石化巨頭們的重視。 。 。
不過,最後的結果不是什麼喜事!這個報告的撰寫者工程院下屬的一個地質學博士的私人地質勘探團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獲得的這個巨大成果而歡呼,就被帝國國家安全域性特工秘密逮捕,協助調查,其發表的論文被封鎖,其一切的以往的生活軌跡都被帝國情報部門拿著放大鏡拼命的搜查,這架勢,完全是將其當做一個間諜來看。
但是這一切卻已經是無法挽回了,這個敵人勘探團的地質報告學術水平確實是經得起檢驗。在經過一陣子圈內人的研究之後,其對波斯灣附近可能存在的超級石油帶的地質構造分析得到了國內和國際上同行們的一致公認。很快的傳開。
短短的一個月內,全世界的行內人都已經知道。波斯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石油儲藏帶這個事實了。
說起波斯灣的石油,其實從1908年起,就已經開始開採。英國駐波斯的英波石油公司在不久後就成立。不過彼時,內燃機工業還沒有興起,石油在社會上的用處並不是很大,而且波斯石油開採規模也很有限,難以和當時世界上已經是出名的幾個石油產地:俄羅斯的巴庫和秋明、墨西哥灣以及亞洲南洋地帶的石油開採規模相提並論,自然也就引起不了太大的重視。
但是到了十年後的今天,內燃機的興起。汽車、飛機、坦克甚至是輪船等一系列內燃機機械掀起了新的一輪工業革命的今天!石油已經成為國家工業的食糧,在軍事上,內燃機的效率更顯出了對蒸汽機的全面優勢,石油已經逐漸凸顯出了即將代替燃煤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能源的趨勢。
可以說,當今時代,石油就是國家工業和軍事的發動機!搶奪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間競爭的一個優先戰略。石油的競爭,關乎未來的國家工業,更關乎國家間軍事競爭的未來潛力。
也就是到了這一刻。德國也才慢慢的意識到,當初中國為何不顧國力損耗,在剛剛dú lì的時間就搶在歐洲大戰之前開啟了中俄戰爭的另一層更深的用意。
在這件事上,最開始時德國人想得很簡單。認為中國是為了巴結上德國,想加入同盟國世界爭霸佇列的末班車。從而為了顯示實力和自己的價值,儘自己身為德國潛在的盟國的責任。幫助德國人在開戰之前在遠東耗損俄國人的實力。
當初德國的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