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的三國卷 第五章 處理收穫
有漢一朝,是華夏曆史上對道德教化推崇最為強烈的一朝,上到朝廷儒生,下到黔首百姓,幾乎人人以忠義廉恥為念,而政*府,則乾脆是以道德典範為選拔標準,直接將道德優秀的人簡拔成為官吏,寄希望於形成正人君子盈朝,代天子教化天下百姓的政*治體*制。
當然,歷史證明,這種所謂的理想國是不會成功的。沒有了法制,純以道德治國的理念永遠只會是一個空想。
但是不可否認,數百年這樣的制度和風俗下來,在人人追求高尚行為的風氣之下,漢朝人整體的道德觀念卻是比現代人要好得多。
李哲碰到的蘇家眾人現在就是如此,達成協議之後,完全沒有yīn謀背叛的想法,千方百計的開始為李哲著想。
然後,和蘇家一起繼續向北,一路上李哲力排眾議,以蘇家的糧食存貨吸引了不少小隊的流民加入,到最後竟然成了數百人的流民遷徙集團,浩浩蕩蕩向北開進。
到了這個時候,李哲和蘇老丈才敢真正和當地豪族的塢堡聯絡,趕緊想辦法出手打火機。
這些豪族們和蘇家眾人剛開始見到打火機的情況一樣,驚為神物。
而李哲則在旁邊忽悠著,打火機神物稀有,是家傳之寶,但是現在天下戰亂,為保家族xìng命不得不出售祖傳之物之類的話,到最後更是直接丟擲了一個“神火”只要十金的誘惑力價格,土豪們終於坐不住了。
土豪們不是沒有想過硬搶,但是看看李哲和蘇老丈背後虎視眈眈的數百流民,最終還是放下了這個心思,安心的和流民交易。
這些塢堡都是由於當地戰亂,當地豪族聯合自保建立的,堡中都儲備了大量保命的糧食。現在的三國,糧食、布匹,都是硬通貨,反而是黃金制錢這樣的東西現在不太流行。在李哲和蘇老丈的交涉之下,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