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而對講機的功能還遠遠不止於此。

李哲所用的對講機,是從國外特別渠道專門採購回來的軍用對講機,採用數字鍵撥號,可以實現簡單的使用者編組通訊。還有短時間的備份功能,當然,對於李哲來說多餘的功能全都沒有意義,只有這個號碼編組功能非常實用強大。

這種對講機能夠在十五公里內的範圍內實現通訊,而在三國的這個天空,一絲的電磁波汙染都沒有,對講機的有效距離也大肆的擴張,竟然能達到二十公里以外。基本能夠全覆蓋一箇中型規模戰役的戰場了。

而有了對講機之後,李哲將其在三十里鋪的民政管理系統也進行普及,每一個民社的管理層都頒發了一個。進行號碼分配和編組之後,民政的通訊也具有了現代的通訊條件,全部的民政和軍政系統連線到了一起,在整個三十里鋪地區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具有現代通訊能力的小社會。

在這個小社會中,每一級官吏之間的傳令都是透過對講機來傳達,再不用過去那種人員傳達的落後方式,其工作效率大大增加。

而重要的是,工作效率增加之後,生活的節奏開始變快,人員不得不慢慢的開始適應這種快節奏的集體生活。不再像以前,一件事情拖到了很久才去半,剩下時間都是聊天打屁,往往這一件事兒剛剛做完,另一件事兒就又再次派發了下來,這種高節奏的工作生活,使得整個社會中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大幅度的增加,越來越磨合的像一隻高效率的軍隊。

是的,軍隊!

軍隊和普通的社會組織的最根本區別是什麼?就是高效率的組織和行動能力,一件命令下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到末端的行動單位,迅速的組織起軍事行動。

令則行,禁則止,百體同心,千人一體,這種高效率的聽從指揮的行動能力,才是一隻軍隊戰鬥力強大的真正jīng髓。

所以說,實際上,現代軍事能力和古代軍事能力的最大區別,不是軍事技術的差別,而是組織能力的區別,從古到今,社會進步的最根本核心,其實在於通訊和組織能力的提升。

舉個例子來說,清朝末年的甲午戰爭,清朝軍隊和rì本軍隊之間,在武器裝備上差別不大,

甚至可以說,清朝軍隊的輕武器裝備比rì本的還要好。

但最後這兩隻軍隊的戰鬥力表現,卻是天差地別!何故?

針對這個,很多人提出了不同角度的看法。

比如後勤論,清朝武器雖然也算先進,但是卻是出自不同國家的不同型號,其口徑、彈藥天差地別,在後勤組織上非常困難,而熱武器沒有了彈藥,就統統變成了燒火棍,所以,經常會出現彈盡糧絕的現象,不戰而敗。

比如**論,清朝官員極度**,不管是行動、指揮還是後勤都是一塌糊塗,就連前線指揮官都是未戰先逃,如著名飛毛腿葉志超這樣的,這就必然會導致士氣下降,進而全軍崩潰。

比如大炮論,清朝軍隊雖然輕武器還算先進,但是重武器極其短缺,大炮在軍中普及率極低,而且還都陳舊不堪,炮手訓練也一塌糊塗,一年到頭打不上幾炮,所以兩軍對壘,一方被炮火壓制,就只有吃灰的份兒。

類似其他的說法還有很多,總之是各有角度,說得都很有道理,但是李哲認為這一切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之所以戰鬥力差別大,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兩隻軍隊完全不是同一個時代的軍隊,其組織能力的差別在一個世紀以上。

rì本早就經過明治維新,先進文化教育普及,軍制也都仿製德國等經歷了制度革新,建立了現代參謀制度和後勤制度。他們的軍隊,從上到下的官兵都是經歷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的成果,訓練非常嚴苛,雖然有rì本文化固有的古板教條化的毛病,但是其戰術執行卻是很堅決的。

反觀清朝,從上到下雖然換了武器,但是制度和訓練還都是舊時代的那一套,完全和現代熱武器戰法無緣,基層軍官都是些從太平天國時代過來的老兵痞,懂得什麼維修保養班組戰術?上面的一條命令到下面恐怕要傳上個一天兩天,任何的戰術命令傳到下面都要變個味道。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和熱武器時代完全不同,熱武器時代空間跨度加大,距離十倍數十倍的增大,情況朝夕萬變。沒有足夠的通訊能力和組織能力各個區域性是很難實現配合的。

所以說結果就是,在甲午戰爭的戰場上,清朝軍隊雖然也曾拼死血戰,但卻毫無用處。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種新的超越時代的戰爭。rì軍的迅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