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今天這件,是自己最喜歡的顏色,最喜歡的款式,最喜歡的花樣,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被寧華給毀了。
雍正看著那簡直就是一臉的肉痛啊!!
這龍袍以後肯定是不會再穿了,哪怕清洗得再幹淨,自己也會有心理陰影啊!!
而皇后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家男人陰沉的那張臉而不敢說話。
另一方面則是覺得,寧華怎麼會做出這麼大膽的事情來?
你說哪怕是別人來投奔,怎麼著,你也要去江南那地方探訪一番不是?
確認人家說的話是否是真實,哪能人家說啥你就信啥啊??
而皇后這點還真是怪錯寧華了。
寧華那時候自然是有讓人去探訪過的。
只不過,本身人家就是和尚,原先的寺廟也是在的,至於那寺廟附近的鄉民也只知道,不知道是出了啥事,那一夜之間,寺廟是人去廟空,不見蹤影成了空寺,別的就不知道了。
而原先那寺廟有上百名和尚的。
寧華那時候也有問過老和尚,老和尚給出的答案是寺門不幸,老住持往生之後,寺廟分成了四派,四位長老分別想當主持,最後實在搞不定,然後散份走人。
他們十幾個,屬於四不相幫的,反正誰當主持都可以,人家走的時候,自然是帶走自己的親信,自力門戶。
因此,他們十幾人來投奔老和尚原來的師兄了。
寧華那時候是想著,派出去的奴才也是個機靈的忠心的,人家既然說沒可疑,那估計是沒問題了。
所以才會安心。
那時候是想著,和尚騙人最多是為錢財嘛,自己只要把錢財看管住,不就啥事也米了?
可哪裡知道,人家要不不來,一來就來這麼一個高大上的罪名,造反叛逆!!
這種罪名,捱上誰,哪怕是鐵帽子王,那也是得扒層皮下來,帽子換個堂兄弟做做了,更何況是寧華這種郡王福晉了!!
現在寧華唯一想的就是千萬不要連累了弘晝,知微是外嫁女,反正也沒啥,最多日子難過些。
不過,憑著和弘暉還有弘曆的交情,婆家也不會怎麼苛責她。
可弘晝就不同了,哪怕保住了小命,估計以後也再難以上戰場了。
寧華是真的有些後悔了,覺得,這輩子,自己對得起任何人,唯獨這個兒子,太對不起他了。
“四哥,你真不相信我啊?”寧華依舊死死的拉著雍正的龍袍。
這一幕被十三看在眼裡,那叫一個心慌,要知道,扯破龍袍的罪名,可是等同謀反的。
也幸好,這年頭也沒豆腐渣工程,至於龍袍更加沒人敢用殘次品來充數,因此寧華怎麼大力拽都沒啥。
“四哥啊,你倘若不信我,我可以以死明志的啊!!”
寧華扯著龍袍好容易站了起來,特麼滴跪太長時間,老孃腿麻了,這長春宮的奴才也不知道死哪去了,都沒見人來扶下自己的。
“以死明志啊?”雍正冷冷的看了眼,只反問了這麼一句,什麼時候寧華有這骨氣了?
最主要的是那一臉的正氣昂然啊,搞得好像烈士似的。
自己說啥了??
就她一個人自說自話了老半天!!
雖然她說的和探子回報的有些出入,不過,也正常,她知道的,全是那和尚說的,人家和尚也不可能老實向她交待。
雍正雖然對寧華的識人辦事看不上眼,倒是對寧華的忠心還有忠誠度倒挺向前邁了一大步的,雖然常在犯錯,不過,認錯的態度,在眾命婦裡明顯是排第一的。
就是老犯錯這點,讓雍正覺得,也算是眾命婦裡排第一的,弘晝是個可憐的孩子!
雍正回神的時候,寧華已經站在柱子邊上了,她其實從站起來開始,然後慢慢移步的時候,便在關注著帝后二人,你說怎麼著憑以往的交情,皇后也應該幫著攔一下不是?
你說自己死在了宮裡,不會影響弘晝對帝后二人的感情?
雍正和皇后則是壓根沒認為是多大的事,皇后是認為,皇帝訓斥一頓麼也就算了,最多,以後弘晝五六個大功,只獎賞一次好了。
這種事兒,也不是沒發生過,你說你好好的待柱子邊幹嘛?
寧華站了半晌,還是放棄了,撞柱子太疼了,用白綾死相太難看,老實說,自己是真心佩服那種要自殺的人。
那得有多大的勇氣不是,你真有死勇氣,怎麼連活下去的本事也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