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道訣》對煉製法寶也只是說個大概,並沒有煉製法寶的方法。至於如何駕馭法寶也是語焉不詳,只是說須注入靈力。
厲無芒拿起聽月的劍看,入手沉重,劍長三尺,開口也不見得鋒利。與凡人的劍無太多區別。厲無芒將靈力緩緩注入,劍體變得晶瑩剔透,吞口處現出“聽月”二字。
為靈力所激發,隱隱可見兩側劍脊有縱橫交錯的劃痕,線條繁複。線條粗細不同,深淺不一。厲無芒想,這就是《窺道訣》說的陣法無疑。至於“聽月”二字,這把劍想是聽月自己煉製的,只是如今已經為厲無芒所有了。
厲無芒放下聽月劍,拿起一對金環,一手握了一隻,不敢造次。還是依剛才的樣子注入靈力。金環光芒四射,同樣可以看見煉製時刻入的陣法。金環卻上沒有字。
那小旗是面黑色三角旗,巴掌大小。繡著一個不知名的獸頭,面目猙獰。銀旗杆不過六寸長。厲無芒兩指捏了旗杆,輸入靈力。小黑旗被靈力激的旗面獵獵作響,厲無芒看來半天,也沒有看出這旗有何不同處。厲無芒想,如這獸頭旗是法寶,與聽月劍和一雙金環必不是一類。
聽月的物件中有四根玉簡,只是如厲無芒身後石屋見到的一樣。當日厲無芒為了搭救易名相,登頂楓山,第一次到了這浮光福地,那間石屋的牆壁上鑿了幾個石龕,放了一個丹爐還有些其他東西,其中就有玉簡。玉簡光亮如新,一個字都沒有。聽月的玉簡也是如此。
厲無芒想,身後石屋的玉簡,如果是乾禮放在洞府中未用過,沒有字還說得過去。聽月放在儲物袋中的玉簡,怎麼又是無字的?想到剛才用靈力能看到法寶中的陣法,就依法炮製。
厲無芒拿起一根玉簡,握在手中,注入靈力。果然玉簡中顯現出了字跡。一根長一尺五寸。寬約兩寸的玉簡中,密密麻麻有兩千餘字。
厲無芒靜下心來,仔細看玉簡內的字,是一篇修煉心法,由於厲無芒聚精會神,忽然感到自己的神識可以透過握著玉簡的手,感知玉簡的文字,比眼睛看要快得多。這讓厲無芒十分欣喜。厲無芒如今的心智,較凡人不知要高多少,凡人聰穎者尚能夠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厲無芒要讀一根玉簡上的內容,不過是一盞熱茶的功夫。
聽月的四根玉簡,厲無芒大概看了一下,玉簡記載的內容十分雜亂,功法、丹方,煉丹煉器的方法,靈藥識別,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對厲無芒來說,有用的東西不多。不過有些雜談軼事倒是讓厲無芒長了不少見識。
估計聽月帶的這些玉簡,是合適的時候用以與其他修仙者交換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需要。比如玉簡中居然有妖修的功法,聽月是人修,這種功法對他顯然是沒有任何用處了。
厲無芒在玉簡中知道了運用法寶的方法。
修仙者煉製了法寶後,會將自己的一滴血滴在法寶上,血中帶有修仙者的神識,血滲入法寶,神識便儲存在法寶的陣法中,留下主人的印記,這個過程便是“認主”。
主人用神念駕馭法寶,法寶中留下的印記,能夠感知主人的神念,並依照主人的意願行事。不過主人駕馭法寶會消耗靈力。
奪了其他修仙者的法寶,先需以靈力抹去其主人的印記。自己重新滴血認主,法寶變更了主人。奪取者才能運用。
厲無芒知道了駕馭法寶的方法,按耐不住,拿著聽月劍出了洞府。將劍放在地上,神念一動,意欲讓劍飛起,誰知聽月劍一動也不動。
想起聽月的印記還在法寶上,從地上拾起劍來,一運靈力,聽月劍變得晶瑩剔透。厲無芒竟能感知到聽月留下的印記。
厲無芒運起十成功力,靈力暴漲,在劍脊陣法中反覆衝擊。但聽月劍的印記依然如故。
過來半個時辰,耗盡了靈力,聽月在劍中的印記還是沒有抹去。厲無芒只好收了功,回到洞府,盤膝坐在厚道玉榻調息。
抹不掉聽月的印記,是因為聽月在法寶認主的時候,留下的神識過於強大了。
聽月劍是聽月在築基後期煉製的,認主時的修為比厲無芒高出太多
檢看聽月的其他物品。有幾道符,厲無芒也不知道用處。剩下的多是藥材與煉器材料,一時也用不上。
清理了聽月的儲物袋,東西不少,只是他現在的修為,多數是沒有用的。
厲無芒很想有件法寶,琢磨著如何抹去聽月劍上的神識,卻也沒有好的辦法。
在浮光福地修煉,期間每隔七天到黑太歲的楓山王府拿些乾糧。呆在洞府中不下山,厲無芒有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