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願留的可以留下,所有人不願留下的都可以走。”
這些人也有留的,也有走的。
“走的人明日午時前須出城,帶些盤川衣物也就是了,本大將軍以為,清官也沒有許多財物。”
眾人都說是,倒也井然有序。
與獨州一樣,有厲名相頒佈文告,選派官員。黑太歲等人收編兵馬。不出十日,州府各縣整飭畢。
接下來的一個月,不用厲無芒出馬。六將軍帥人馬去取附近的州城,多是自己開門降的。
偶有一州總督不降,被手下將領殺了開了城門。西部九個州,一月之間都為六寨軍所有。最後只留下高州,厲無芒沒有動它。
……
天順的欽差來回奔波,到了獨州知府衙門見易名相。易名相在大堂案前端坐了,欽差見了不知如何開口。
易名相臉一沉“爾來有何事?”大人二字都略去了。
“本欽差奉朝廷之命,來獨州宣讀聖旨。”
“一路而來。可見著西部各州棄職回京的官員?”易名相冷言問到。
“見著了。”
易名相忽然笑了。“天順皇帝一錯再錯,先是不該攻打獨州,與大將軍為敵。後又無招安誠意,居然要大將軍跪了接旨。西部各州大員看不過眼,競相懇請大將軍接收其所轄州府。大將軍無奈,只有收了。”
那欽差語塞,無言以對。
易名相道:“高州與理國對壘,幾十萬人馬大將軍負擔不起,你回去稟告朝廷,他們的糧餉還是由天順皇帝承擔。大將軍不要高州。”
“易大人,皇上已恩准大將軍不必跪接聖旨,朝廷敕封厲無芒為靖西王,所部俱有封賞。請易大人代為轉達。”
“好吧,你等我回話。”易名相點點頭說。
易名相把欽差的話告訴厲無芒。厲無芒道:“我也沒有時間與天順糾纏,過些日子我在西部稱帝,把六位將軍封侯的事辦了,好雲遊四方去。”
“大哥,你走了天順起兵來犯如何是好?”
“二弟,天順皇帝最害怕北三州濟王得勢,那有兵力西進?只要你悉心勤政,三年後定是國勢強盛,何懼之有。”
過了幾日,高州的知府與幾名將軍,也沒有帶衛隊,到獨州拜見厲無芒,主動請降。
厲無芒在獨州總督府設宴款待。席間厲無芒問:“高州四、五十萬人馬,怎麼要降本大將軍?”
“大將軍明鑑,如今西部高州已是一坐孤城,面對理國已是不堪負重,朝廷的糧餉也進不了高州,況大將軍是修仙者,眾望所歸,故高州願歸順大將軍。”知府回答說。
“諸位雖是主動來降,但本將軍也是按規矩辦,操守端正者願留可以留下,所有人願走願留悉聽尊便。”
眾人都說:“我等都知道大將軍規矩。”
“知道就好。”
高州官員十分配合,幾天時間就按以往的做法安置完。要離開高州的也都走了。
……
易名相招欽差來見。對欽差道:“我家大將軍念天順皇帝辛勞,這兩日勉強把高州也收了,不過糧餉還是要天順朝廷幫襯。否則理國來犯,必不敢與大將軍為敵,大將軍將借道與理國,使其可以直達肖江,他過不過江就不是大將軍要操心的了”。
肖江自北向南穿過安國,將安國西部分隔開了。
欽差氣得面紅耳赤,道:“不知大將軍意欲何為?”
易名相一笑。“大將軍得上天垂青,不過是順應民意,登基稱帝而已。你可奏明天順皇帝,讓朝廷派使者來賀。如若不來,兩國日後將難以和睦相處。”
欽差到此時才明白,只好回去了。
一段時間,易名相與易林,易侍郎等人,忙於籌備厲無芒登基,六位將軍也是不得空閒。
擇了良辰吉日厲無芒稱帝。國號獨,年號大同,稱大同皇帝。定都高州。
……
皇宮是高州總督府,厲無芒坐在龍椅上道:“朕登基,要根除繁文縟節,禮儀簡化,無須跪拜。獨國尚清貧自守,惡驕奢淫逸。”
當即冊封了六將軍,易名相、易福安為王,冊封易林父子為候,其餘有功者封侯十餘人。
厲無芒道:“獨國九州八千萬人口,夾在理國與安國間,只有百姓擁戴才能持久。王封地一縣,侯封地五千戶。封地人口稅賦不能超過國家稅賦。爵位退減承恩,不過三代。好讓子孫自立。官員俸祿比照安國一半。”
眾人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