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熊的樣子,又把話吞了回去。

像黑熊這樣的壯漢,又是職業軍人,心理承受力之強遠超普通人,連這樣的硬漢都不願提起的過往,還是別亂問的好。

胡斌不知道,當年的情況雖然不算機密,但相關的傳言只有文字方面的描述,相關的影片從未流出軍方之外。

哪怕是軍方,也只有一部分與外骨人戰鬥過的部隊看過那些慘不忍睹的影片。

剩下的路兩人默契地閉緊了嘴巴,不知道車究竟開到了哪裡,黑熊將車開到通道旁的停車位踩住剎車說:“到了。”說完跳下電瓶車頭前帶路,領頭乘上一部電梯。

電梯向上執行了足有五分鐘才停下,兩人離開電梯再穿過一條通道走到盡頭,厚重的氣密門自動開啟,球狀全景艦橋頓時出現在胡斌面前。

遠征軍司令部原本設在北方號,分兵後臨時設在燕京號上,由於司令部的主要職責是制定中短期戰略,不涉及具體的指揮,因此胡斌還是第一次進入戰艦的核心。

黑熊“啪”地立正敬禮:“頭兒,我把人接來了。胡參謀,這就是我們長江號的葉艦長。”

端坐指揮椅上的葉飛揮了揮手:“胡參謀,我就不跟你客氣了,隨便坐。全體注意,引擎啟動,目標雙星,全速前進!”

“引擎啟動,功率全開!”

“前進速度五,加速度三!”

“超光速引擎準備完畢,飛行時間計算完畢!”

“超光速引擎啟動,三十秒倒計時……三、二、一——啟動!”

長江號剎那間進入超光速狀態,思維與動作脫節的窘迫再次上演。

胡斌正好借些機會仔細觀察艦橋和其中的人員。

不得不說,長江號的艦橋十分簡潔,球狀全景螢幕,沿幕牆弧狀排開的十幾個操控臺平均分佈在各個方向,只有正前方緊緊挨在一起的兩個操控臺上安裝著類似於方向盤的裝置,顯然是用來控制戰艦的地方。艦長的位置恰好在整個艦橋的最中央,不知道使用了什麼樣的技術,艦長和各個操作檯的座位居然懸浮在空中,而不是固定在地上。

再仔細瞅瞅,胡斌發現操控能也不是固定不動,而是和座位連成一體,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半空懸浮。

315 雙星(三)

不過胡斌的注意力很快就轉移到了全景螢幕上,以黑色為背景的一絲絲、一縷縷拉長的微光線條將側方和上下兩個方向的螢幕佔得滿滿當當,艦尾方向則是一片黑暗,什麼也看不見,只剩下正前方的螢幕上還顯示著正常的影象,不過影象邊緣十分模糊,最大的特點就是正前方的星體亮度突然增加了幾倍!

人類在遇到機械文明之前從沒意識到超光速時代來得如此之快,不過正是因為技術方面的短板,人類在理論方面的研究異常精深。

胡斌是搞天文的,他知道,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超光速!

超光速並不像某些科幻文學中想像的那樣玄奇,超過光速就能回到過去更是以訛傳訛,準確地說,應該是超過光速之後,能夠看到過去!

因為光速在真空中是不變的,以長江號目前的位置來說,透過光學系統觀察地球,看到的景象是4。22年之前從地球發出的光。

超光速飛行時看到的景象,同樣是超光速理論研究的重點。

艦尾方向空無一物,是因為超光速的情況下,艦尾方向的光根本追不上飛船,而且越追距離越遠,根本沒有光,又怎麼會看到東西?

側面的線條則是由於戰艦的高速運動,恆星的光芒持續照射在同一方向的結果。

同樣由於戰艦的高速運動,處於戰艦正前方的星星發出的光以正常情況下幾倍的速度被光學系統接收,所以星光的亮度突然增加幾倍,通常速度是光速的幾倍,亮度就增加幾倍,只是肉眼能夠主動調節射入眼中的光強,所以無法準確判斷亮度的倍數,只是感覺亮度強了一些。

科學界還曾有過“光障”一詞,即參考音障推理出的光速上限屏障,不過不久前完善的大統一理論動搖了光障存在的理論基礎,機械文明建造的戰艦交付後,更是直接推翻了光障理論——物理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只認實踐結果,不認理論。

實踐證明,飛行器並非一定要加速到每秒三十萬公里才能突破光速上限。

即使先鋒四自身,最快的速度也不過秒速六千公里,只有光速的五十分之一,但是這並不影響先鋒四進入超光速飛行。

俄國人的艦隊在秒速四千公里左右的情況下直接進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