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退役,之後賣掉寶石過上豬一樣吃完了睡。睡完了吃的美好生活了。
候少光沒那麼多想法。仍然一絲不苟地完成任務。
半個多小時之後。收集了兩箱樣本的兩位工程師返回工程艦,由其他人接收之後,使用專業儀器進行詳細的分析。
工程艦飛離這顆做好了標記的小行星。又找到另外一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候少光和肖怡再次降落,重複剛剛的過程。
讓人意外的是這一回肖怡再一次找到了大量貌似寶石的晶體,簡直讓人不敢相信,然而這一切只是個開始,工程艦在小行星帶裡隨機抽選十六顆小行星,結果每一顆小行星上都找到了大量的寶石,包括葉飛在內的所有人都傻了眼。
如果只有一顆兩顆小行星上找到寶石,還能說是找到了礦脈,但所有的小行星都是這樣,就不能不讓人琢磨琢磨了。
不過這裡是超新星遺蹟,以往只是推測超新星爆炸會產生什麼物質,說不定超新星爆炸就會大量產生寶石呢?
想到這裡,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了,等工程維修艦完成了取樣工作之後,天鷹號離開小行星帶飛向小行星帶內側的行星。
中子星擁有的兩顆行星都不大,軌道比較靠外的那顆呈整體呈現赤紅色,兩極則是藍黑色的禿斑,暫時被命名為赤星。
赤星半徑大概和火星差不多,是顆極其荒涼的類地行星,透過探地雷達的初步探測,發現赤星的質量很大,這意味著赤星內的金屬含量極高,蘊藏大量貴重金屬礦藏。
不過具體的儲量和型別還要透過詳細的登陸考查來確定。
因為工程艦不具備降落行星的條件,因此這一次的任務只能交給突擊隊完成,四艘突擊登陸艦一齊出動,分別降落在赤星不同的位置,對最有可能蘊藏稀有金屬礦脈的幾個位置展開了為期一週的詳細考查。
突擊隊員不是專業的工程師,根本就不認得礦石長什麼模樣,只能根據工程艦提供的照片進行似是而非的尋找。
儘管一群什麼也不懂的傻大兵尋找礦脈令人無比的蛋疼,但是錯有錯著,還真讓突擊隊員找到了幾處露天的裸礦,只不過除了黃金之處,艦上沒幾個人懂得其它貴重金屬或者稀有金屬的價值,這些礦藏真正的價值無意間被所有人一同忽略掉了,因此對發現礦脈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簡簡單單做個記錄就算完事。
反而是吳晗在得到了天鷹號的情況通報之後,嘴巴樂得三天都沒合上,差點笑出了面癱。
他沒法不高興,有了天鷹號發現的稀有金屬,中方的軍工水平就能再上一個臺階,要知道天鷹號之所以對星雲進行探測,與他的鼎立支援是分不開了,現在探索有了重大發現,他的位置也會因此而更加的穩固。
不過新發現的資源在遙遠的星雲之中,花費鉅額的金錢和無數的人力物力運回本土也不現實,一時半會兒無法大規模應用,最合適的方法是在中子星建設衛星工廠,直接在原地建造戰艦消化資源。
這樣做不僅能免過龐大的運輸費用,還能起到保密的作用,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但是建造衛星工廠不是件簡單的事,原料可以在赤星上開採,可開採的裝置必須從太陽系運過去。擁有基本的製造和冶煉裝置之後,才能大規模複製裝置,加快開採資源的速度。
這是一個長期的艱鉅任務,沒個三年五年根本不可能建成。
赤星的探索告一段落之後,天鷹號休息了兩天,隨後飛向另一顆行星。
另一顆行星此時恰好位於中子星的另一側,恰好被中子星和巨行星擋住,之前一直未能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當光學系統捕捉到它的影像,所有人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氣。
它的這顆行星的半徑大概2500千米。只比水星大一丁點。但是質量卻是水星的一倍還多。
這顆行星的大部分表面呈黑色或者藍黑色,星球表面密佈水道河網還有湖泊,但無論河道還是湖泊裡流淌的都不是水,而是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流體!
“這這。這怎麼可能?”剪刀完全傻了眼。恨不得把兩隻機械眼摳下來擦一擦再重新裝進眼眶。“這麼多水銀?”
常溫液態金屬只有汞這一種,行星上這麼多的水銀,簡直可以用水銀海來形容。
剛剛趕到艦橋的工程維修艦首席工程師齊志明搖了搖頭說:“不。它的表面平均溫度大約在四十度左右,除了汞之外,鎵的溶點是29。76攝氏度,銫的溶點是28。44攝氏度,這些液態金屬洪流裡,很可能混有一定的鎵和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