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頓時恍然大悟,重重地一巴掌拍在額頭上:“我明白了!”
行星防禦力場只是減緩墜落物體的速度。投下的炸彈或者別的什麼東西,最終仍然會落到地面。而力場只能阻擋物質,卻不能阻擋能量。只要把導彈或者炸彈的彈頭引爆方式設定為遙控或者定時,就可以等炸彈穿過力場或者降落到合適高度的時候予以引爆。
想通了其中的關節,葉飛立即提醒道:“行星防禦力場的阻礙作用對微觀粒子有沒有作用還不清楚。所以我建議最好等觸地之後再引爆。”
“這個我們也早就研究過了。”於晉說,“觸地引爆確實能把中子彈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但是我們的任務是攻佔這顆行星,取得商族的科技物品,行星防禦體系這麼好的東西,一炸了之也太浪費了。所以我讓前面多投了不少導彈,準備做一下空爆試驗,研究研究最佳引爆高度。”
中子彈的威力雖然主要體現在中子輻射上,但其結構仍然是實打實的氫彈,如果觸地後再引爆,劇烈的爆炸勢必要將附近的地面設施完全摧毀,只有與目標保護足夠的距離空爆,才能保證地面設施即被達到致命劑量的中子流照射,又不被衝擊波和核爆的高熱摧毀。
儘管中子彈因為放射性汙染極小而一直被軍事家稱之為具有核武器威力,又可用於實戰的戰術武器,但是地球歷次戰爭中,都很少見到中子彈的影子,因而實戰條件下的使用資料十分稀少,這也是於晉必須進行空爆試驗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於中子彈的介紹裡,總是說一枚中子彈在坦克叢集上方爆炸,將所有的坦克乘員幹掉,坦克卻能繼續使用,但是寫這個故事的人大概從來沒想過一枚中子彈到底有多麼昂貴——核彈頭這個東西,不是造好了放在那,用時再拿出來就能用的,平時得經常保養,而且其中最麻煩的就是中子彈!
中子彈的核裝藥是氘和氚的混合物,前者沒什麼特別的,但是氚這個東西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更加坑爹的是,它的半衰期只有十二年出頭!
為了保證中子彈一直處於可用狀態,隔上幾十個月,就得把極度精密的中子彈拆開進行一次全面保養再裝回去,燒掉的錢可不是一點半點。(ps:一克氚的價值超過三十萬美元。)
用來打坦克?開玩笑,用這東西打坦克比用金磚砸坦克還要奢侈,錢再多也不能這麼浪費,除非萬不得已或者基於某種特殊理由,否則錢再多也沒人這麼燒。
這東西當年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對付它國的核彈頭,比如收拾導彈發射井或者用來進行中段反導,也就是摧毀敵人的核彈頭。
為什麼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美俄兩願意削減核武器?核彈頭數量太多,維護起來太費錢是極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直到後來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才漸漸在氫彈上使用純粹的氘氘反應,從而避免了大量的維護工作,將中子彈的維護成本降下來。
但氘氘反應的條件要比氘氚反應嚴格得多,各國裝備氘氘核彈的時候,已經是內宇宙時代的事了。(小說《重灌突擊》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新增朋友”,搜尋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1375 划算的交換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尋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重灌突擊》更多支援!
上千枚導彈同時從空中降下,如同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流星雨,場面蔚為壯觀。可惜隕石般墜落的密集火光在十公里的高度與力場上層接觸之後迅速熄滅,表面被摩擦火焰燒得彷彿烤糊地瓜的彈體,好似掛了個無形的降落傘一樣下降,而且下墜速度違反物理規律似的一減再減,不情不願地一點點往下蹭。
儘管商族的行星防禦系統並沒有以導彈為目標,但是許多導彈在墜落途中被分解光束波及,無聲無息地消失不見。
從始至終葉飛都沒鬧明白,商族怎麼敢把分解光束炮安置在地面上充當防空武器——除了金色裝甲之外,已知的物質中還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抵抗分解光束的威力,行星表面的分解光束炮每發射一次,都要從地面射出大氣層,途中分解的空氣不知凡幾。
都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商族這麼幹,沒殺到敵人倒是先自損八千。
按說商族人應該對分解光束有著足夠的瞭解,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失誤,葉飛覺得這顆殖民星上的商族可能是使用了某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