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對攻,分成幾隊在飛近對手的同時進行交叉穿插飛行,迅速衝向細鱗族戰陣。
剛剛進入細鱗族的射程,梭形戰艦就丟擲了大量的導彈,而後梭形艦隊在細鱗族忙著應付導彈的時候迅速逼近,與細鱗艦隊進行了面對面的短兵撕殺。
梭形戰艦在靠近對手之後從艦內噴出了某種液體,這種液體擊中細鱗戰艦後,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於戰艦表面,一旦艦艏的分解光束炮口被封,光束炮就無法發射,成了沒用的擺設。
而細鱗族則向敵艦射出一種體積很小的武器,因為衛星與戰場的距離有些遠,因此葉飛等人沒能看清這種武器究竟是什麼。
但是它們擊中梭形戰艦之後,衛星畫面突然被一道熾烈的白光佔據,轟然爆炸的光球轉眼間淹沒了梭形戰艦。
天鷹號的艦橋軍官們看到這一幕,全部呆愣當場,下巴集體脫臼。
葉飛的腦袋像捱了一錘子般嗡地一下:“核彈?我靠他孃的。”
不罵髒話,他就沒法發洩心裡的震驚。
科技文明的發展也許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並不是絕對一致。
人類早在二百多年前就發明了原子彈,但是人類能夠發明這種致命的武器與物理天才愛因斯坦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不是這位天才的橫空出世,說不定人類現在也不能掌握這種極端武器。
機械文明先進不先進?他們在與人類接觸之前,從來就不知道聚變裂變也能當武器來用,與人類接觸過之後,因為人類各國對核武器的技術封鎖,沒能得到圖紙的機械文明同樣無法制造核武器。(未完待續。。)
571 觀戰(四)
機械文明在第一次格利澤581戰役中發現了超光速衝擊的強悍威力,核彈對機械文明來說已經不再重要,因此放棄了從人類手中得到核彈製造技術的努力。
細鱗族雖說也是科技種族,但是在葉飛看來,他們的科技水平頂多比十幾年前的人類多懂個星流超光速技術而已,還真沒想過他們已經造出了核彈。
畢竟接觸的時間太短了些。
“準確地說應該是聚變彈。”剪刀沉聲補充道。
科技文明的發展有一定的脈絡可尋,就拿核武器來說,必然是首先發現狹義相對論的技能公式,再以此為基礎,透過放射性元素髮展出裂變核武器。然後以裂變核彈充當引信製造出氫彈。
人類目前裝備的氫彈使用鐳射引信啟用聚變反應,不過從小型裂變彈引信到鐳射引信,人類的技術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
可以說沒有裂變核彈,就沒有氫彈,雖然不排除某個文明直接使用其它方法引爆氫彈的可能,但機率實在是低得可憐。
細鱗族在戰場上使用聚變核武器,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質能方程式,可是由於某些原因,還沒能掌握氫彈的製造技術。
這個意外的發現令葉飛對細鱗族的主力武器有了一個間接的直觀印象,並可以由此推斷出細鱗族艦隊大致的戰鬥力。
如果與細鱗族發生衝突,天鷹號的火力強度絕對能夠碾壓細鱗族。但是一旦天鷹級的防護能力遠遠比不上遠征軍時期的鉅艦,如果被細鱗族近身,天鷹號百分之百頂不住核彈的轟炸。
這個細節雖然不怎麼起眼兒,卻給了葉飛決定戰術的參考,一旦與細鱗族交惡,這條情報就會成為人類艦隊制定作戰計劃的重要參考。
轉眼間第二次對沖結束,細鱗族損失的戰艦不多,但炮口堵塞的戰艦不少,火力密度直接下降了一個數量級,而梭形艦隊的損失雖然比較大。可是他們成功地取得了有利的戰略優勢。
接下來的兩輪對沖。細鱗族的損失越來越大,三分之一的戰艦當場沉沒。
梭形艦隊的情況稍好一點,但是他們的戰艦數量實在是太少了,差不多有一半兒左右的戰艦折戟沉沙。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雙方各有優勢。可謂勢均力敵。勝利的天平倒向哪一方。還要看雙方接下來在戰鬥中的表現,說不定某個小小的意外都會影響這場戰鬥的最終走向,究竟哪一方能掀起勝利女神的面紗仍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細鱗族的堅韌和梭形艦隊的機動靈活悍不畏死。都給葉飛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現在的人類艦隊規模太小,還涉及不到大規模的艦隊指揮,但隨著人類探索星空的步伐不斷邁進,早晚有一天,人類的艦隊也會達到同樣的規模。
到那時,不管細鱗族還是梭形艦隊的戰術,對人類都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螢幕上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