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70年代,部隊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避風港。但王石在服役5年後,不願意留下來,他堅持要離開。父親對王石的決定並沒有表達太多的反對,但母親著急了,她不是一個順著兒子意思的溫和母親,於是她拿出了自己雷厲風行的做派,一口氣從鄭州趕到兒子部隊的所在地新疆,堅持要王石留在部隊。王石知道母親肯定在乎自己的前途,但沒想到會這麼著急,竟跑到了部隊上。

但這一次,王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母親沒有制止得了他。這對相似的母子,在想法有衝突的時候,誰都很難說服得了對方,因為,他們是相似的,他們都非常強勢。

這樣的母愛在事後想起來是很有趣的。一個倔強的不肯低頭的母親,在和兒女們相處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一些像朋友間才能發生的事,而事實上,王石的母親,有時就更像他的朋友。

當王石從部隊離開到工廠工作時,22歲的他交了第一個女朋友。第一次戀愛,心裡的喜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當家裡的姐姐妹妹們都已經知道以後,王石覺得該帶著女朋友回家見見父母了。豈料母親的態度不改平素的作風,她根本就不喜歡兒子找的這個女朋友。或許一般母親的心態都是這樣,但凡兒子的物件,最初都是八分挑剔的心態,又或許在收到女兒們的通風報信後,她的確是不喜歡那個女孩子。反正,當時的情形就是,當王石歡天喜地把女朋友帶回家,母親已經走人,閃身而去,避而不見了。這個“嚴重”的第一面的任務自然就落在王石沉默的父親身上。

雖然兒女眾多,但王石父親天性就是一個對陌生人比較敏感的人,特別跟兒子關係如此特殊的人,而且是這麼正式地帶上門,他一下子就開始緊張起來。本來是他提出兒子把姑娘帶回來聊一聊,看合適不合適,可到了眼前,卻不由得開始侷促了。王石在旁邊也跟著緊張,心裡直打鼓,不知下文會如何。本來能把姑娘領到家裡,是很高興的事情,豈料是這樣的場面。

但畢竟還是開始談了,王石父親鄭重地和姑娘談起了“如何繼承革命傳統”的話題。回想那個場面是很有趣的,兩個年輕人和一個長輩在自己家裡,話題是“革命傳統”,而事實上是為了兒子的戀愛問題。並且,兩個大男人都比較緊張,最坦然的倒是女孩子:反正不是談婚論嫁,就是聊天嘛!

王石不記得這麼嚴肅的話題是怎樣結束的,父親是用了什麼話來送走女孩子的,因為在緊張的氣氛下,用什麼話來做最後總結對父親來說都是比較難的。雖然那個女孩最終並沒有成為王石的妻子,可是,那個場面,王石至今記憶猶新。那個打著特殊的政治印記的年代發生的事情,回想起來總是有那麼幾分幽默。王石自己現在也是一個女孩的父親,他有時候也想,如果女兒把男朋友帶到面前,自己會像父親當年那樣,緊張得找一個遠到天邊的話題嗎?答案是:一定會。這就是一個父親和孩子之間最天然的相連。

《王石這個人》:嚴母(4)

王石一直覺得自己是不像父親的。父親低調沉默,但王石從來都愛出風頭,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父親是個安靜的人,王石骨子裡卻充滿了冒險精神。王石從來都認為這是有家庭傳承原因的,因為在家裡,管教他們的都是母親,父親的精力似乎更多放到了工作上,所以,來自母親的影響總是大過父親。在王石的記憶裡,沒有一次和父親坐下來好好聊天的經歷。在他的印象中,只有父親的一個個舉動是最清晰的,言語上卻很少。父親到底給過自己什麼影響?王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直到父親去世。

王石父親在1989年初去世,這個時候的王石,已經在深圳創業成功,事業上正是大鵬展翅的時候。父親的突然去世,讓王石感覺人生的某扇門“砰”一下就關上了,在自己生命前行的路上,某一個地方突然就熄了燈,灰暗了下來。他不知道自己竟會有這樣深切的感受,這不是簡單的悲傷,到底是什麼?他說不清楚。自己和父親之間,他一直覺得自己是說得清的,他覺得自己對父子之間的那種距離,是在自己的想象之中的。可是,這突如其來的訊息,讓他一下懵了頭,他覺得生活就像斷了層一樣,出現了讓他難受無比的空白。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王石除了工作,幾乎成了一個自閉的人,以前不曾想過的點點滴滴,一點一點都湧了上來。他想起讀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因為中午的時間很短,他和姐姐、弟弟、妹妹們沒時間回家吃飯。其他同學都是在食堂吃或者從家裡帶飯,但父親不同意,擔心食堂不合口味,而從家裡帶去飯的話到中午已經冷了。於是每個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