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雜記》,“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梓宮內,武帝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匣。匣上皆鏤為蛟龍彎鳳魚麟之像,世謂為蛟龍玉匣。”據說,漢武帝身高體胖,其所穿玉衣形體很大,全長1.88米,約有大小玉片2 498片,串玉片的金線就有兩斤多。 。。

漢武帝茂陵:西漢王陵之最(3)

但目前考古界比較憂慮的是,茂陵內的豐富陪葬品還是否完好地儲存在地宮中。茂陵曾多次被盜,據《後漢書》記載,當年農民起義軍赤林軍攻佔長安後,焚燒了皇宮,又“發掘諸陵,取其寶物”,連呂雉的屍體都遭到姦汙。據說是當時看到呂后的屍體就像生前一樣,所以盜墓者才起了淫心。茂陵中的寶物,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後來起義軍沒有錢用時,再一次盜挖了茂陵。在東漢末年,董卓也盜挖過茂陵,他叮囑呂布,在進入茂陵時注意尋找一種專治啞巴的秘方,原來他的孫女董白是個啞巴。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為了籌集軍餉,他們將目標指向了茂陵。這次盜掘茂陵地宮,起義軍搬運了3天,或許是寶物太多以至於大量的金銀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圍。民國時期,軍閥孫連仲在陵上修築戰壕,被懷疑實為盜墓。

但是,這些盜墓說法,並無具體文字記錄,茂陵地宮中的寶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目前考古界對茂陵還是較為樂觀的,一是茂陵修築了半年多世紀,內部機關重重,很難進去,據《漢書》記載,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間外,其餘大都被隨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風。茂陵地宮深遂,四周有用石頭砌好的護壁。假設有三五個盜墓者聯手,不分晝夜地挖寶,至少要一年到兩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況且,茂陵周圍戒備森嚴,盜墓賊很難得手。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盜盡,要盜也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盜墓,僅看重金銀珠寶,一些如經書類的文物、當時人們用的器物並不被看重,還會留在地宮中,這也是現在發現的不少被盜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發現的原因。

名垂青史的陪葬陵

漢武帝的茂陵之所以名揚海內外,除了空前的規模和無數的珍寶以外,眾多的陪葬陵墓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所謂“武帝遺寢峙荒墟,名將佳人左右扶”,茂陵陪葬墓目前共發現了13座,除武帝寵愛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餘陪葬墓均在茂陵以東。文獻記載,陪葬茂陵的有公孫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確定名位的有:衛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李夫人是漢武帝生前的寵妃。梨園世家出身,父母兄弟都以音樂為生。其兄宮廷樂師李延年有絕作《佳人曲》就是稱讚其妹李夫人的。曲詞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傾國難再求!”成語“傾國傾城”就是因此而來。自李夫人進宮,便得到了漢武帝的專寵,一時間聲名鶴起,遮住了三千佳麗。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對她十分思念,命畫家繪製了她的畫像,還作賦哀悼,親選莖地,以皇后禮儀下葬。她的墓俗稱英陵,又名“習仙台”,當地百姓稱為“磨子陵”。《三輔黃圖》載:“李夫人墓東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今李夫人墓呈長方形封土,在距墓頂13米處內收成臺,臺東西各邊寬米、南北各邊寬米,與文獻記載基本相符。

12座陪葬墓中,規模最大、建築最豪華的當推霍去病墓。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西漢著名的青年軍事家。從18歲開始隨衛青出征疆場,先後六次出塞與匈奴作戰。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曾統帥漢軍越過居延澤,在祁連山與入侵的匈奴展開殊死大戰,大獲全勝,殲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佔領全部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而霍去病也因此深受漢武帝的賞識,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他因病去世,年僅24歲。英年早逝,漢武帝十分悲痛,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安葬在自己的陵墓旁。出殯之日更是為霍去病舉行了隆重的送葬儀式,“發屬國玄甲,軍陣自長安至茂陵”,從長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軍隊整齊地排列道路兩旁,文臣武將身著喪服,恭候迎送,並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連山形狀,以表彰其功德。

霍去病墓位於茂陵東側,墓前有清朝陝西巡撫畢沅立的“霍去病墓”石碑一塊。霍去病墓是用岩石壘砌的,南北較長,冢高米。為表彰他在祁連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