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於是便不刻一字,昭示天下。那麼武則天的這塊無字碑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1 000多年來,人們對此有種種說法,最主要的說法有三種。一說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達的。在武則天看來,自己雖是女人, 但高宗平庸,自己的才能絕對優於高宗,而且她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這應該算是她的一大政績。可惜的是,當時有很多人認為她是搶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賊,對於她的功勞視而不見。因而,武則天要把自己的功勞讓後人去評述、去記載,於是就有了無字碑。

二說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罵,還是不寫為好。也有人認為,武則天建立大周朝之後,內心感覺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後將江山歸還李氏。但由於自己稱帝的這段經歷,使她對自己死後的境遇沒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責罵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無字碑藉以自贖。

三說武則天想讓後人去評說她的一生。這種說法與前一種說法恰恰相反。武則天對自己一生還是頗感自豪的。作為一個女流之輩,能在*中脫穎而出,併到達權力的巔峰。她要後人客觀地評價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與自己有利益衝突的兒子李顯肯定不會對自己作出客觀、公允的評價。鑑於此,武則天要將無字碑交與後人,就是要讓後人對自己一生的功過是非作出評價。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已經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目的是為了徹底消除武周政權給李唐政權帶來的恥辱。

當年武則天病逝後,中宗復位,國號也以唐代周,但武氏勢力仍然相當強大,她的侄子武三思權力如日中天,炙手可熱,把持朝政,中宗又沒有政治抱負,懦弱無能,在他的力主下,為他的姑姑、當朝皇帝的母親銘文歌功頌德也不是沒有可能。既然銘刻了文字,到後來為什麼又消失了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後來的當政者將這些文字又磨掉了。這從唐朝開元二年三月時,玄宗皇帝李隆基掌權,下詔毀天樞一事不難看出。唐玄宗對武氏集團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而為了徹底消除武氏家族給李家帶來的奇恥大辱,徹底清除武周政權帶來的痕跡,他下令將武則天陵墓旁的石碑上已刻好的字跡重新磨去,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唐高宗、武則天乾陵:一對夫妻的歸息之所(4)

總之,武則天的“無字碑”給世人出了一道難題,至今人們還是猜不透這位女皇的真正用心。

然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無字碑”實際上已經成為有字碑。因為自北宋以降,不少達官顯要或拜謁乾陵或遊歷此地,都曾在“無字碑”上題刻。迨及明代,題詞者凡39人,遺留題刻42段。尤以碑陽正中所的金朝天會二年《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最為珍貴。它以契丹文和漢字兩種文字書寫,於研究歷史和少民族文字都有重要意義。令人驚異的是,這些文字中還有一種少數民族文字,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人能識別。這種早已廢絕的少數民族文字,被日本學者山路廣明視為“20世紀之謎”。而這些題刻並沒有改變“無字碑”初始那神秘與特立獨行的文化意味,反而又為它增添了一抹傳奇的色彩。

風雨無恙的乾陵秘葬

在我國曆史上,大多帝王墓葬都曾慘遭盜劫,而乾陵是少見的一座儲存完好,未遭染指的帝王墓葬。到底是乾陵固若金湯還是藏有機關暗道呢?乾陵又是經歷了怎樣的風雨飄搖而屹立不倒的呢?

在我國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 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裡不記載,野史裡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第一次大規模的盜掘發生在唐末。當時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至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第二次發生五代時溫韜為後梁耀州節度使期間,據史書記載“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第三次是發生在民國初年,當時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