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移默化間提高民眾的平均科學觀水準,這樣的方法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事實上,每個星期一期的走進科學欄目,可以說是電視節目中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了。
這期作為佳賓的科學家,居然是人類中極少極少的大科學家,這位正是人類社會里,物理學的泰山北斗,大物理學家西勒衛,他此刻看起來只是中年人的模樣,頭髮梳理得絲毫不亂,穿著一件西服,很有紳士風度。
西勒衛看著鏡頭繼續說道:“當然,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準,而且在可以預期的未來五到十年間。我們人類必然會井噴式的出現一大堆三級文明的科技造物,在這種情況下,改造一顆有潛力的星球,這並非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沒錯,故鄉星的環境雖然惡劣,但是相比於宇宙中茫茫無邊的星海來說,它也算是特殊的了。它具備著成為生命星球的潛質,剛才我們提到了,這顆故鄉星內部有著大量的故態水,當然了,也有大量的乾冰,當星球本身溫度得到提升時。乾冰將率先融化,會改變這顆星球那貧瘠的大氣層,大氣層將會增厚,與此同時,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溫室效應將導致該星球持續變暖,透過大量資料和模擬顯示,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一旦該星球的所有乾冰都融化掉。那麼該星球的赤道溫度在夏天正午時,將達到三十度到三十三度左右,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溫度了。”
“隨著星球的溫度提升,內部的固態冰也將逐漸融化,隨著低流效應,這些融化的水將會匯聚向低地,與此同時,因為溫度的提升,水也將被蒸發入大氣。而在二氧化碳融化的同時。大量的塵埃也將混入大氣中,在這些塵埃的凝聚效應下。這個星球將會出現降雨……”
“以上便是我們的工作小組所模擬出來的環境改造第一步,合適的大氣層,合適的溫度,合適的溼度與水,這些都是生命所必須的東西,當然,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讓這顆星球成為我們適宜生存的星球,因為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濃度太高了,其濃度足以讓人直接死在其中,只需要呼吸一兩口,再強壯的人也會死掉,我想沒有任何人願意住在類似明月之都這樣的環境要塞裡吧?連離開城市都必須要穿著宇航服,這樣的星球和外星殖民地恐怕沒什麼不同。”
“所以了,我們需要將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從長期來看,自然是植物接管了這個任務,但是從我們的計算上來看,目前我們僅僅只有幾種藻類植物才能夠在那樣的大氣環境下生存,事實上,植物也是需要氧氣的,在那樣的二氧化碳濃度下,一到了夜晚,除了這幾種藻類植物以外,別的植物全都會被殺掉……所以,第一步的將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的工作,將由我們人類代勞,用我們的科技去完成這一切,這大概需要花費五到十年左右,甚至更久,各位不要抱怨這些時間的花費,事實上,一顆星球的體積真的太大太大了,而且還是一顆比曾經地球還要巨大的星球,我們人類才多少人口?幾十萬而已,幾十年時間並不算長,看著這個節目的先生們女士們,請你們保持著良好的耐心。”
當西勒衛說到這裡時,訪問他的那名記者立刻笑著說道:“感謝西勒衛博士為我們詳細講解了改造故鄉星環境的過程,現在我們來回放一段故鄉星的記錄攝影……”
卻不想,這本來的既定程式,卻直接被西勒衛給打斷了道:“這位女士,請不要那麼沒耐心,這次的訪問我是同意了你們電視組的採訪,那麼也要讓我把話說完才好,這是直播吧,那麼就更要讓我把話說完了。”
這名女記者立刻額頭上就冒汗了,不過她也是有急智,當即笑著道:“似乎西勒衛博士還有什麼重要的資訊想要告訴大家,那麼請問博士,關於故鄉星,您還有什麼話要說嗎?”這名女記者特意在故鄉星三個字上加重了語音,她就怕西勒衛說些什麼題外話,披露出什麼違禁資訊來。
不過西勒衛也沒有為難她,他點點頭後又說道:“各位觀眾朋友們,你們或許認為改造到了這一步,已經是萬事大吉了嗎?沒錯,故鄉星改造到了這一步,大氣已經適宜人類呼吸了,製造氧氣的工作也在這五到十年裡逐漸還給了植物,就我們探測到的故鄉星土質情況來看,其實很是貧瘠,畢竟從來沒有動植物在這土地上繁衍過,但是這些土地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等,所以只需要我們投入種子,再加上施肥,所有植物都可以在上面茁壯成長,然後五到十年後,新產生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整個星球表面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間,再加上新產生的海洋表面產生的水藻類植物,這顆星球會漸漸向綠色表面發展。”
“然後溫度呢?很合適。森林的保溫效應,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