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集中,以質取勝。果然各師各法,路數截然不同。究竟誰能取勝,就要看誰的領悟更精深,變化更巧妙了。
呼吸眨眼,兩大刀式,正面互拼。龍爭虎鬥,互纏撕殺,狂噬狠咬。澎湃刀勁,一瀉千里,裂地分土。轟鳴劇爆,連環不絕。碎石亂飛,泥土激濺。甚至整座皇宮之內的千房萬舍,也同時為之劇烈搖撼不斷,兇威滔天,駭人慾絕。
連番撕拼,石虎逐漸被土龍屠殺殆盡。但在石虎前赴後繼的圍攻之下,土龍也傷痕累累,再也無以為繼,竟轟然潰散。但遙距攻勢過後,兩大高手便馬上展開了短兵相接。
雙方以快打快,連環暴斬。刀勢分別幻化為猛虎獠牙,或者神龍利爪,在雙方身上快疾絕倫地分別留下了數十道傷痕。皮開肉綻,深可見骨。鮮血飛濺,更見觸目驚心。原本還留存著幾分只是比武較技的氣氛,在這迅速趨向白熱化的狠鬥之中,灰飛煙滅。這一戰打到最後,敗者固然要死。勝者……只恐怕更是生不如死啊。
895:絕滅穹蒼
十四皇子與宋帝昺,兩大武者之修為,同樣堪稱驚世駭俗,神魔退避。雙方翻翻滾滾,越鬥越狠。刀上破壞力隨之急速增加,對四周環境的影響,也似乎無限制地不斷提升上去。
傾刻間,但見牆倒房塌,樹木斷折。原本是皇宮金鑾殿,現在卻已經變成廢墟的這片戰場,再也無法容納兩大強者如此激鬥。不約而同,雙方也橫空挪移,騰身縱躍,邊戰邊走,把戰場之所在,一再轉移。
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有心,抑或無意。刀來刀往之間,彼此同時也選擇了向東南方向移動。換而言之,兩者竟是不斷往龍脈出世所在的蓬萊洞天方向靠攏。
彈指光陰,虎魄與天龍刀這兩大神兵,已相互火拼過千擊。無論山崩也好,土神也罷,雙方刀勢皆已到達盡頭,再也無以為繼。卻是不約而同,分別變招。
宋帝昺揮刀急旋,卻非直接向敵人攻殺,反而猛地向地面插下。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嘩啦~”水花激響,一二三四五六七,合共七道水柱破土噴湧,猶如七條水龍,向敵人爭相撲噬。這是三嘯鬼神闢的第二變,水神闢。
十四皇子絲毫也不猶豫,揮刀就斬。水龍卻似外強中乾,根本不堪一擊。僅僅一刀過處,七條水龍盡數崩潰。
但水神闢其實另有後著變化。只見宋帝昺厲聲斷喝,滔滔大水奔騰卷湧而上,活像大堆濃稠膠水,又或者半乾的混凝土,把十四皇子的下半身完全掩埋,讓他當場感覺寸步難移。把握這一剎良機,天龍刀順勢倒撩反劈,要把十四皇子腰斬當場。
“水封繭困,攻敵之難救,好招。”
十四皇子一聲讚歎,同時雙手緊握虎魄,當頭疾斬。喝道:“但在七大限的‘破海’之下,趙君你這一招,根本全無意義。”
半點也沒有誇大。水神闢對上破海,完全是遇上了剋星。十四皇子話聲猶在耳畔,繭困著他下半身的滔滔大水,早被凌厲刀勁斬破。緊接著,刀氣牽引,反納敵人之水為己用,十多道乍看活像巨大魚鰭的水刀,縱橫交錯,破空斬殺。這下子, 宋帝昺完全就是自食其果。
水神闢未能克敵制勝,宋帝昺面色微沉,再度變招。天龍刀當即綻射熾烈紅光,教人感覺刺目欲盲之餘,更蘊藏有更勝地獄烘爐的熾烈極火。
極度高溫之下,不但魚鰭水刀瞬間全被蒸發得乾乾淨淨,甚至連空氣也激烈沸騰。但見烈焰如雲,凝聚為龍,兇猛絕倫壓境殺上。當場把虎魄刀勢徹底撞散,繼而再近身狂燒。
不用多說,這正是三嘯鬼神闢的第三變——火神闢!論聲威氣勢之壯,甚至連九陽神功的第九陽境界,也未必能夠與之相比。至於什麼聖火神功,什麼火神力之類,更加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
不過,即使面對宋帝昺這兇猛無匹的一招,十四皇子依舊顯得胸有成竹。因為五行生剋,乃天地間不易之定理。早已掌握了破招關鍵的十四皇子,當然凜然無懼。那就是七大限——冰雹。
心念一動,波紋仙道的能量,迅速湧入虎魄當中。兇刀隨即由原本的赤紅之色,順便轉化為一片晶瑩,宛若白雪。凜冽森寒之氣,當機極速噴湧四散。周遭空氣急凍凝結,化為尖銳冰雹,隨刀勢迴環,任由操控運勢。
瞬間,萬千冰雹就似萬炮齊發,以雷霆萬鈞之勢,狂轟濫炸。所過之處,山崩地裂,無堅不摧。大地更覆蓋上一層厚厚白霜,萬事萬物,全被凍結。宋帝昺的火龍首當其衝,馬上凝成一條冰龍,隨即“嘩啦~”完全分崩離析,再也不成模樣。
冰雹餘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