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社會發展沒有必然聯絡。
原材料的掠奪確實直接促進了歐洲的發展。
這裡,“掠奪”定義為以低於“合理價格”的代價獲得物品,例如殖民地工人低於本土工人工資。
18世紀即使在歐洲,在華皇看來也是很窮的:一個工人努力工作10小時/天不過能吃飽穿暖而已,還有大量童工女工。
所以低於當時本土水平的工資,是很低的。
英國在1870年,輸入原材料總價值大約200萬英鎊,這是數字很驚人了,摺合白銀大約1500萬兩。
也就是說,即使在殖民時代的顛峰,直接掠奪的原材料不過佔gdp的千分之幾而已。
如果殖民地的工資提高到英國本土水平,這樣獲得的原材料不能算掠奪了,英國將為此多付出大約gdp百分之零點幾的代價,還不如軍費的零頭的零頭。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世界在二戰後放任殖民地體系體系瓦解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當然是社會學的,例如人權意識高漲,因為從經濟地圖上看,繼續佔領殖民地微不足道,而且無利可圖。
所以華皇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率先將自己放在標榜世界人權的旗手地位。
歐洲在17…19世紀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掠奪,那麼是什麼?
歐洲的發展主要來自於工業革命。也就是從“自然”的懷抱裡盡情開發財富。
科技樹的發展,會比非洲亞洲南美的窮人們要慷慨富裕得多得多。
一個瓦特,讓英國的gdp短短時間內翻倍,頂得上全球“掠奪”1000年!
當然,這個歷史中,華國是最先邁向電氣化的國家!
這也並不重要,華國邁向了電氣化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