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1部分

派去的人通報之後,立即便得到了朱大典的召見,朱大典對於孝天率部抵達浮山所一事非常高興,雖然這次於孝天領兵過來,超期了十天左右,但是畢竟他還是來了,而且超期時間並不長,所以沒人會把這幾天超期當成回事。

而且大家也都清楚,當初崇禎帝下旨的時候,給於孝天留出的時間也確實太短了一些,從接到聖旨到抵達登萊,僅僅給出了兩個月時間,這其中主要是崇禎帝實在是太著急所致,眼下放著最近而且戰力較強的關寧軍不用,卻要從遠在數千裡之外的福建調兵過來,如果按照常理的話,半年恐怕福建兵都走不到山東,慢的話甚至需要一年時間。

於孝天即便是接到聖旨,也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將各地兵馬收攏起來,調集船隻和各種糧秣物資,這種事情在常人眼中,最起碼就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可是崇禎卻只給了於孝天兩個月的時間,讓他趕到登萊平叛,這時間也確實太緊了一些。

幾乎沒有人相信,於孝天可以在兩個月之內率部趕到登萊,這可是足足有四千多里路程,就算是騎快馬,日夜不停的趕路,起碼也需要很多天的時間,更何況是坐船了。

所以最初朱大典臨危受命,前來任山東巡撫的時候,幾乎愁斷了腸子,朱大典豈能不知道山東這邊官軍的實力情況,如果福建的於孝天不領兵過來的話,僅憑目前山東境內可調集的官軍,連守都不見得能守得住,更不要說解萊州之圍,平定亂軍叛亂了。

所以朱大典趕到青州的時候,考慮的根本就不是立即調兵遣將前去解萊州之亂的問題,他考慮更多的倒是該如何先把叛軍堵在登萊一帶,不讓叛軍繼續朝青州進襲,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所以在朱大典到了青州坐鎮之後,立即便忙活著把山東各地零散的官軍,都給集中起來,調往青州一帶,前去壽光、昌樂、安丘、諸城一線佈防,遏制叛軍繼續朝青州境內蔓延。

至於膠州和即墨那邊,他都無力顧及,令這兩地官軍和官吏自行堅守,只希望先穩住目前的局面,以免重蹈正月裡明軍大敗的覆轍,他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現在皇帝為了登萊叛軍的事情,脾氣非常不好,天天陰沉著臉,動不動就把涉事之人逮問,丟入大牢之中,如果他來了之後,不但沒有能立即平定叛亂,反倒讓叛軍繼續朝山東腹地發展的話,那麼他就是下一個要被逮問之人了。

所以朱大典心情極壞,在青州,三六五申,色厲內荏的訓令各路兵將,令他們務必不得大意輕敵,讓叛軍再逮住他們的空子。

可是就在他氣急敗壞的時候,卻收到了訊息,說於孝天的大軍已經乘坐舟師,抵達了膠州灣一帶的浮山所,並且已經開始登岸。

這個訊息對於朱大典來說,簡直就是天籟之音,把朱大典樂的是呲牙咧嘴,朱大典作為曾經在福建任職的官員,豈能對於孝天麾下的兵馬沒有一點了解?於孝天當初身為海賊的時候,福建官府曾經屢次對其進行進剿,但是次次都吃癟,第二次朱一馮集結重兵,進攻南日島,更是被於孝天打的是全軍覆沒。

福建的水師幾乎被海狼一掃而空,登島的陸師,更是幾乎沒有幾個人能逃出南日島,使得福建當時差一點就唱空城計。

幸好熊文燦接替了朱一馮到福建視事之後,迅速的調整了策略,改剿為撫,最終將於孝天招安,要不然的話於孝天自己就能把福建甚至是兩廣浙江一帶,給鬧翻天,其危害絕對不會比眼下的奢安之亂和建奴以及登萊叛軍小到哪兒去。

於孝天受撫之後,這幾年在福建乾的也是風生水起,剿滅了十幾股大規模的山賊以及亂民作亂,並且幫著熊文燦多次按住了福建發生的災荒,沒有讓福建出現任何大亂,成為這些年來,大明首屈一指的安穩之省。

於孝天麾下的兵馬,現如今被人戲稱為於家軍,有相當強悍的戰力,這一點朱大典一點都不懷疑,而且他聽聞於家軍善用火器,而且手中擁有大量犀利的火器,其中包括不少精良的“鳥銃”還有不少威力巨大的紅夷大炮。

(感謝賞月票的兄弟,感謝鷹之武和楠瓜哥二位兄弟的打賞!我繼續努力!吃點藥躺一會兒,接著幹!依舊頭暈呀!)

第一百零二章 開拔

登萊叛軍乃是之前孫元化一手打造出來的,號稱大明裝備火器最多的兵馬,擁有大批炮銃,還有幾十位紅夷大炮,善用大炮的叛軍炮手很多,這也是幾次官軍和叛軍交手,屢戰屢敗的緣故。

所以現在官軍對於叛軍,大多數都心存畏懼,別說讓他們進攻了,就算是讓他們守城,恐怕都不見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