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3部分

,但是隱隱之中,似乎也感覺到,於孝天這是在威脅他們。

當然其中確實有幾個士紳,害怕叛軍攻到膠州這邊,他們的家產都在這邊,怕叛軍一來,他們遭了秧,於是便提前派人去聯絡叛軍,表示他們的善意,一旦叛軍過來的話,他們便表示願意歸服叛軍,並且送了一些錢糧過去,打算先交好叛軍,到時候這邊局勢大變之際,他們可以搶的一點先機,弄不好的話,跟叛軍搭上線,搞好關係,還能趁機撈一筆意外之財也說不定呢。

而這幾個人,聽了於孝天的話之後,無疑頓時如遭雷劈一般,他們雖然不清楚於孝天是怎麼得知的這些訊息,可是隱隱之中,他們感到,於孝天這話是有所指的,於是這幫人立即便開始惶惶不安了起來。

雖然他們自認為這些事他們做的夠隱秘,派出的人也都是他們的親信家奴,可是這種事實在是見不得光,萬一今後要是被這姓於的抓住了把柄的話,那麼他們恐怕就倒黴了。

不過於孝天這會兒也沒有再在這件事上多說什麼,只是隨口帶過,提醒了一下這裡的知州大人,然後和他商量了一下,後續補給的問題,以及他在膠州城北面,要擇地建起一座小型的兵站,來保護他的糧道。

兵站的問題,於孝天是非常重視的,他這次從膠州灣出發,前往萊州城,未來解了萊州之圍之後,還要率軍前往登州城,攻打登州。

這沿途下來,有一二百里,而叛軍騎兵數量較多,而且比較精銳,機動能力很強,只要叛將夠聰明,便會想到可以透過掐斷他的糧道,來逼迫他退兵,甚至可能會擊敗他。

而他雖然隨軍有輜重營攜帶了一批兵糧,可是數量有限,只夠滿足他們大軍十天左右的用度,後面還是要靠著後續的糧食補給,才能使得他們擁有持續作戰的能力。

按理說在大明的地盤上作戰,他現在有事正牌的大明的將軍,這後勤補給的問題,應該交給地方來辦,但是於孝天從來都不信任這些大明的地方官員的辦事能力,加之登萊一帶本身就比較貧瘠,儲糧比較少,靠著他們來維持大軍糧食供應,於孝天是無論如何都放不下心的。

另外大軍作戰,肯定也會產生傷亡,陣亡者好說,可以就地焚化將骨灰帶走,或者是就地掩埋處理,但是傷者對於他來說,卻依舊很重要,他絕不會輕易拋棄受傷的兵將,陣前受傷的人員,肯定不能帶著隨軍行動,傷員必須要進行轉運,將其送回後方的浮山所大營進行救治和休養。

這一路上後運傷員,也是一個問題,他不相信地方官吏,會善待他的傷兵,所以這些事情,他都必須要自己辦才行。

所以他這次從膠州灣出發之後,便決定沿途設立兵站,作為他保護糧道維持他大軍的後勤供應線,一旦要是叛軍派少量騎兵試圖襲擊他的補給隊伍的話,運輸隊便可以就近進入兵站之中躲避叛軍騎兵的攻擊。

後運的傷員也可以在兵站之中安全得到休息,包括傳遞訊息的傳令兵們,也可以就近在兵站之中進行換馬或者休息,吃點東西補充飲水。

所以於孝天把兵站的問題看的很重,要求沿途三十里距離,要建立一座兵站,這個距離剛好就是運輸隊,一天的行進距離,每天運輸補給的輜重隊,可以早晨從一個兵站出發,下午抵達另外一個兵站,進入兵站過夜休息,第二天繼續朝前進發,一旦遇上敵人,可以就近撤回出發的兵站,或者是趕往下一個兵站進行躲避。

這麼一來,就讓運輸補給的輜重隊,避免了夜間露宿野外,那樣的話極容易遭到敵軍的夜間襲擊,有了兵站之後,他們就變得安全多了,一旦遭遇小股叛軍襲擊的話,兩邊的兵站還可以派兵進行救援,只要他們撐住叛軍的襲擊,援軍可以在較短時間之內,趕至出事地點救援輜重隊。

在來路上,於孝天已經設立了一個兵站,正好在膠州這邊,需要設立第二個兵站。

而兵站的地點選擇,還有建立,最好的辦法就是臨時利用一個設施較為完善的莊堡,避免了就地建設需要的時間。

當於孝天提出要在膠州城北面,找一個條件比較好的莊堡,設立兵站的時候,膠州知州顯得有點難為。

於孝天的要求其實不算過分,理由也很充足,而且這麼做對膠州城也有好處,這於孝天顯然和其它軍將不同,並不想跟地方打太多交道,也沒打算把膠州城當成他的中轉站,而是自行建立一座兵站,這樣的話,他們大軍來往補給和交通的人員,就不必次次進入膠州城中。

而地方城池最怕的就是這些客軍進入城中,客軍軍紀大多不好,一旦入城的話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