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思潮當然也影響到了崇禎,於是崇禎開始在是戰是和之間搖擺了起來,一方面是調盧象升入京總督天下兵馬抗擊建奴,一方面卻私底下派出了陳新甲非常私人的先去找建奴方面聯絡一下,看看和談有沒有可能性。
但是崇禎的小動作可以瞞住別人,卻瞞不住時下他最親信的楊嗣昌和高起潛等人,這幫人立即便看出了崇禎怯戰的想法,於是便附和崇禎,決定主和。
但是盧象升火速入京之後,卻提出了死戰到底的策略,誓要和建奴大軍分個高下,這樣一來就和楊嗣昌以及高起潛等人的意見相左。
楊嗣昌和高起潛等人,最怕的就是盧象升這個人太過剛硬,率軍和建奴死戰到底,一旦要是讓盧象升全面掌兵的話,一旦和建奴打紅眼的話,恐怕議和的事情就黃湯了,所以楊嗣昌和高起潛想盡辦法開始折騰盧象升。
他們把兵權控制在了自己手中,盧象升雖然名義上總督天下兵馬,但是實際上卻只能控制他從宣大帶來的兩萬官軍,包括遼東那邊調來入衛的數萬關寧軍,都不聽他的調遣。
即便是如此,盧象升到了京師之後,還是率領宣大兵將,在京城周邊,和建奴大軍進行周旋,敲掉了一些小股的建奴兵馬,獲得了一些小勝。
但是盧象升越是這麼做,楊嗣昌和高起潛就越是忌憚於他,另外盧象升和楊嗣昌私下裡也有矛盾,楊嗣昌是絕對不願看到盧象升大勝仗的,那樣的話就顯得他太過無能了。
於是楊嗣昌便又想辦法分盧象升的兵權,把盧象升從宣大帶來的兩萬精兵,再次撥給了新任的宣大總督陳新甲,陳新甲深知皇上和楊嗣昌的心意的,當然不會配合盧象升和建奴軍大戰了,而且他也沒有這個膽子。
這時候盧象升手頭僅剩下了數千兵馬,說起來也可憐的很,盧象升雖然手持崇禎賜給的尚方寶劍,但是手頭卻無兵可調,除了他僅剩下的這數千官軍之外,其餘的兵馬兵權都在高起潛和陳新甲手中。
盧象升悲憤欲絕,但是卻也無可奈何,即便是如此,他還是帶著這幾千官軍,四處追擊建奴大軍,試圖力挽狂瀾。
至於盧象升的命運,這個時候根本無人可以挽回,他帶著數千兵將,義無反顧的朝著深淵衝去。
建奴兩路大軍入關之後,並未集中兵力猛攻京師,而是留下少量兵馬在京師周邊襲擾牽制京師附近的官軍主力,其餘的建奴大軍則在涿州再次兵分兩路,分頭朝著山東和北直隸等地一路狂飆攻進,沿途燒殺搶掠大掠四方,當兩路兵馬分兵之後,到了各處再次分兵,直指大明北直隸和山東各地州府縣城。
北直隸和山東各地連連告急,幾乎無人能擋住這些建奴的兵鋒,沿途州府縣城紛紛被建奴攻破,建奴這一路上賺的是盆滿缽滿,裹挾了大量的人口,驅趕著這些難民,為他們搬運所獲的各種物資財貨。
這個時候崇禎哪兒還琢磨什麼揮師南下征討於孝天呀!天天各地發到京師的告急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局勢糜爛到了幾乎可以說是無以復加的程度。
但是崇禎最終還是沒敢公開討論和建奴議和的事情,因為他太愛面子了,這個時候雖然有人私下裡議論,說不妨可以和建奴議和,但是這種事崇禎也只是想想,卻真不敢輕易公開表露出他想要和建奴議和的想法。
所以陳新甲最終和建奴的接觸,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是以楊嗣昌和高起潛為首的一幫大臣,卻畏敵如虎,始終不敢指派大軍和建奴死戰,上面的當官的這麼一種表現,就別指望下面的武將能主動出擊。
大幾萬官軍,說起來也跟著建奴的屁股後面滿世界的跑,但是卻始終只是遠遠的墜在建奴大軍屁股後面,跟著瞎跑。
高起潛作為被崇禎任命的監軍,控制著幾萬官軍精銳,離開京師在北直隸一帶轉悠,嚴令各部主將,不可輕敵浪戰,這句話就有學問了,輕敵浪戰?誰也沒有輕敵,誰也不敢輕敵,這句話的關鍵就在於浪戰二字。
不得浪戰也就是不得輕易和建奴大軍交戰,大家跟著跑就是了,誰也不會輕易跑去撿建奴大軍的便宜。
也只有盧象升自己,帶著幾千麾下控制的官軍,追著建奴大軍,是不是的會和建奴打一場,但是盧象升也自知兵力不濟,高起潛麾下所控的其它官軍,絕不會輕易給他提供支援,後來發展到了沿途一些州府縣城的當官的,也聞出了味道,居然連盧象升所部的糧餉都給斷掉了。
保定巡撫張其平更是其中的代表,其它地方的當官的怕得罪楊嗣昌,好歹在盧象升率兵抵達的時候,多少從城中送出一點銀子,讓盧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