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沒有他這個大明皇帝。
為何他在臺員島控制了這麼大的地盤,卻並不將其納入到大明轄地之中,照這麼看,眼下於孝天控制的地盤,起碼有幾個上縣的面積,著實不是一塊小地方,最讓他感到不安的是據蒐集到的訊息說,於孝天這些年不斷的從陸上搜羅移民,轉運到臺員島安置。
現如今沒人說得清於孝天已經在臺員島移居了多少移民,有人說數量不下百萬,但是這個數字他不太相信,也有說幾萬人的,也有說十幾萬到幾十萬的,雖然數字無法統計,可是這麼多人口,現如今已經脫離了大明的管轄,成了於孝天的私人屬民。
這對於大明來說,可不是一個好事,當初建奴不過只有區區數千人,便很快在野豬皮努爾哈赤的率領下發展成為大明的心腹之患,十幾年下來,將整個遼東幾乎盡數佔去,並且建奴大軍還時刻窺視著關內。
這於孝天不吭不哈的居然也在臺員島劃拉了那麼多人口,雖然具體人數不清楚,可是最少十幾萬應該還是有的,這要是有朝一日,於孝天也想要擁兵自立為王的話,弄不好又會成為下一個建奴。
現如今北方一個建奴就已經讓大明焦頭爛額了,中原腹地現在還正在鬧流民軍,搞得中原幾省是烏煙瘴氣,要是萬一於孝天在南方也興兵作亂的話,以於孝天麾下兵將的戰力,南方的明軍根本無法控制他。
要是萬一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的話,崇禎想到這裡,不敢在朝下面想了,如果真是發展到這一地步的話,大明恐怕就真的要在他手中亡了。
原本崇禎還怒氣沖天,打算下旨將於孝天逮問送京,可是想到這一點之後,崇禎頓時就猶豫了起來。
因為現在他不敢這麼做,於孝天不是個文臣,說抓就能抓,說殺就能殺的,這傢伙可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將,而且透過登萊平叛這件事,他也看出來,於孝天乃是一員悍將,而且麾下兵馬裝備精良,頗為善戰,登萊叛軍在他們的兵鋒之前,可以說是不堪一擊,短短數月時間,便將叛軍剿滅。
可見得於孝天麾下兵將,確實相當善戰,而且於孝天明面上在福建,現在就控制著兩萬多陸師,一萬多水師。
這可是三四萬大軍,全都聽於孝天的排程,萬一要是他想抓於孝天,於孝天不服的話,揭竿造反,那麼福建可以說瞬間便會被於孝天拿去,其麾下兵馬,恐怕很短時間之內,便能橫掃整個南方。
所以現在發現於孝天有尾大不掉之勢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現在可以說於孝天已經局面已成,想要再控制他,已經非常難了。
要是他現在想要將這個心腹之患剪除的話,那就等於逼著於孝天造反,所以給崇禎一個膽子,他也不敢再琢磨著將於孝天拿問了。
於是他趕緊密召心腹之臣商議對策,最終商量了很長時候,結果都是一樣,現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動於孝天,那樣的話後果很嚴重,大明現在絕對已經承受不起,南方也大亂了。
崇禎商量得出了這麼一個結果,很是無奈,也很是鬱悶,對熊文燦這個時候,開始暗恨了起來,因為他知道,於孝天被招安,都是熊文燦一手所為,而且這些年來,熊文燦始終都護著於孝天,才使得於孝天如此坐大,所以這件事熊文燦應該負責。
至於該如何處置於孝天這件事上,眾臣商議了半天,最終也只能選擇儘量的安撫於孝天,不能逼迫太緊,而且好歹現在於孝天並無要作反的意思,前段時間更是奉旨率兵北上,替朝廷把登萊叛軍一舉討滅。
雖然後來不知為何,孔有德率領叛軍殘部逃入海中之後便不知所蹤,有人說孔有德一眾入海之後,遇上颶風,導致其全軍覆沒,可是這一戰任誰都無法否認,於孝天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朱大典多次上奏朝廷的奏章之中,都給予了肯定,包括高起潛也證實,於孝天這次登萊平叛很賣力。
所以從各種情況來看,於孝天現在並無要作反的跡象,至於其佔據臺員島大片土地,不歸入大明版圖這件事,眾臣分析認為,於孝天可能是留個後手。
而且從收集來的訊息看於孝天早在受撫之前,就已經在臺員島佔據了淡水雞籠等地,並不能說於孝天真的就有不臣之心。
而且據瞭解於孝天的人說,於孝天此人極為貪財,私下裡大肆做通海貿易,著實撈了不少銀子,估摸著他也是想把臺員島當做他的私地,多賺些銀子罷了。
聽說於孝天極為貪財,崇禎反倒是放心了下來,因為自古以來說得好,文不愛財武不怕死,這文官不貪財是應該的,但是武將只要貪財,那麼說明他們胸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