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任何敵人,可以讓兵將們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強的戰鬥力,如果從貶義上來說,這是一種傲慢,但是從褒義上來說,這卻是一種軍人的榮譽感。
可是他們建立起來的這種自信和榮譽感,在天津衛這幾天的工夫,便被這支於家軍打的煙消雲散,剛剛建立起來的那種天下無敵的自信,在於家軍面前被擊的粉碎粉碎。
這兩天只要多爾袞點到誰的名字,讓他出戰,這些兵將的臉色便立即回變得鐵青,雖然他們不敢違抗,但是那種如同上刑場一般的表情,卻把他們內心的恐懼給出賣了。
最讓多爾袞和杜度感到不安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那三萬多隨他們一起出關的蒙古八旗,這些蒙古諸部,之所以願意被建奴驅使,並不是他們忘記了先祖的榮耀,而是他們自身不團結,加之遠在關外草原之中,生產力低下,各種東西都缺,根本無法和擁有組織性的建奴對抗。
他們無力對抗建奴,另外也看出了大明的虛弱,所以便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跟著建奴混了,其實他們當真就甘心被建奴驅使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些蒙古人並不願意給建奴當狗使喚,他們之所以跟著建奴混,是因為他們打不過建奴,跟著建奴多多少少還可以從大明身上撈一點好處,就算是建奴吃肉,多少也要給他們點湯喝吧!
所以這些年來,建奴屢屢入關大掠,蒙古諸部都很熱心的派出精銳騎兵,跟著建奴大軍入關,這樣他們也可以跟著大掠一番,滿足一下他們對物質的需求。
其實這時代蒙古諸部是非常窮的,他們生活的草原,也同樣因為小冰川時期的影響很大,氣候非常寒冷,而他們逐草放牧為生,雖然牛羊馬匹不少,可是也不能整天吃這些東西,他們也需要吃糧食,更離不開茶葉、食鹽,甚至於他們連鐵器都沒法獲取,因為他們沒有采礦和冶鐵的技藝,只能靠著關內輸出,所以連他們吃飯的鍋,都必須要依靠關內輸出。
大明始終對蒙古諸部保持著高度警惕,限制互市的交易量,而且管理互市的那些當官吏,想盡辦法盤剝蒙古諸部,把輸出的商品價格抬得很高,但是對於蒙古諸部用來交易的東西價格壓得非常低,所以蒙古諸部對此早有不滿。
後來建奴興起,於是蒙古諸部之中很多部落便轉而投入了建奴的懷抱,不過是想要跟著建奴,多撈取一些好處罷了。
這些年來,他們沒少給建奴當狗腿,幫著建奴為禍邊關,但是實際上他們對建奴,並談不上什麼忠心耿耿,只是一種利益的交換罷了。
這一次入關,前頭還好說,這些跟著建奴入關的蒙古諸部,透過這為期小半年的搶掠,也都撈的盆滿缽滿,一個個高興的跟吃了屁一般。
但是這幾天在天津衛,和於家軍激戰數日下來,這些蒙古人開始變得不那麼聽話了,因為多爾袞幹事兒,從來都是利己主義當先,打頭陣的事情,往往都讓這些蒙古人去幹,面對著於家軍的犀利火器,蒙古騎兵雖然驍勇善戰,善騎射,但是卻根本發揮不出他們的優勢,每每騎著馬衝過去,呯呯砰砰的一通排槍加排炮,這些驍勇的蒙古騎兵,當場便被打的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這幾天下來蒙古諸部傷亡最大,當然那些歷來被充當炮灰的漢軍就更不用說了,這幾天隨軍的那些漢人包衣以及漢兵,都快被填進去完了。
蒙古人跟著出來是撈便宜的,可不是來玩兒命的,碰上軟柿子,讓他們衝上去捏一下,他們倒是還樂意幹,但是碰上了於家軍這種可以崩掉牙的硬茬子,一次兩次他們能幹,三次四次他們也挺著幹了,可是這麼天天都拿他們去填坑,他們可就不幹了。
這些蒙古兵都是各部之中最精銳的族人,是部落的中流砥柱,死一個都覺得心疼,何況天天呼啦啦的成群的被人家於家軍給槍斃呢?
所以蒙古人這兩天開始不幹了,明顯的表現出了他們的不滿,雖然還沒有到拉桿子自己逃走的地步,但是也已經提出了與其被堵死在這裡,倒不如干脆趕緊丟棄這些財貨以及生口,換地方風緊扯呼,趕緊出關拉倒,這次賠了也就賠了,但是不能把老本都折在這裡。
這也是這兩天多爾袞開始大批派八旗建奴出戰的原因,主要是怕逼得太緊,這些蒙古八旗的蒙古人跟他們翻臉。
這幾天激戰下來,多爾袞也感覺到了他們此次恐怕麻煩大了。
這夥於家軍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們屢屢碰壁,想盡了辦法,卻依舊是無法突破這裡,倒不是於家軍把所有出路都堵了,但是有於家軍在天津衛這一帶卡著,就算是給多爾袞一個膽子,他也不敢就這麼帶兵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