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於監國當權,但是畢竟還是朱家的天下,有朝一日萬一監國大人失勢的話,那麼會不會也導致他們剛剛才享受了不久的這些新政,重新被朝廷官府收回,讓他們回到以前那種民不聊生,被官府欺壓,被權貴勳戚們壓榨的時代。
現如今當他們聽聞說當今聖上崇禎皇帝,下了罪己詔,並且要禪位給當今的於監國,不少百姓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說實在的普通的老百姓對於大明王朝並無多少留戀抑或是忠誠可言。
朱家的皇帝當權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這麼多年來大明的朝廷,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只是一些無盡的災難,**的官場,各種加派加餉,無窮無盡的勒逼,多少普通百姓被官府朝廷逼迫的家破人亡,多少人不得不賣兒賣女,甚至於遭災之後,為了活命,易子而食,輾轉溝壑之間,卻無人問津。
所以這才會在前十幾年間,流民軍縱橫中原數省,一呼百應從者無數,流民軍大有星火燎原,要翻天的架勢,豈不是正因為大明王朝不足持,所以才官…逼…民…反的嗎?
現在好不容易才有個好官於孝天於監國執掌了朝政,推出了一項又一項的新政,把壓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的沉重負擔一件件的拿去,強力整治官場吏治,抓殺了大批為禍地方的官吏,還懲治了不少在地方為禍計程車紳大戶,還天下百姓了個朗朗乾坤。
現在當朝的崇禎皇帝,終於也算是個明白人,肯把皇位禪位給當今的監國大人,這對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好事了,監國大人繼位登臨天下,那麼以後就不存在失勢之說了,那麼以後也就不必擔心,他們剛剛享受了沒兩年的這種太平日子,隨時朝不保夕,各種惠及他們的新政,會被重新收回了。
所以許多對此事支援的百姓,聞訊之後立即奔走相告,額手相慶,並且湊錢去買一掛鞭炮,點放起來,高興的如同過年一般。
這就造成了民間的兩極分化,民間處於社會高層的人士,對於此事大多數持反對的態度,認為當今聖上禪位給於孝天,肯定是受其所迫,不得不禪位給他,於孝天這是在公開謀權篡位,謀取大明天下,乃是大大的奸臣,奸佞中的奸佞,應該天下人共討之,人人得而誅之才對。
而另一部分人則屬於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卻持著對此支援的態度,覺得這是對他們來說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這天下有德者居之,現如今的監國大人正是這種有德者,他給天下百姓帶來了無數福祉,當有登臨天下的德行,自然萬心歸一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於朝中官員們對於這件事的反應,就比較為妙了,雖然現如今朝廷官員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算是以前留下任事的官吏,對於於孝天如此玩弄朝權於股上暗地裡大為不滿,但是卻不敢當著外人的面說出來,充其量躲在被窩裡面發一發牢騷。
現如今久未露面的崇禎帝突然間下詔,昭告天下要禪位給於孝天,這就代表著大明時代的終結,對於他們來說算不上利好的事情,於孝天的脾性他們現在都領教過了,做事剛愎自用,從來不講情面,一意孤行,靠著武力強行推行他提出的各種新政,完全不顧及官員們以及各種既得利益集團的感受,奉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強力手腕,讓他登基稱皇,那麼以後在他手下辦事,恐怕日子就更難過了。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這些官員們聞訊之後,立即文武百官一起跑去找於孝天勸進,一個個表現的都無比的熱忱,力勸於孝天接受當今崇禎帝的禪位,並且有人還洋洋灑灑的寫了文章,引經據典的稱這件事乃是順應天下的好事,阿諛奉承的嘴臉昭然若揭。
於孝天回京之後,很委婉的婉拒了一番,然後裝作在百官勸進之前,不得不順應民心,最終答應了下來,如此惺惺作態,連他自己都覺得想要乾嘔一下。
於孝天暗自腹誹,這事兒明擺著就是他一手操縱,現如今還要裝成一副無辜的樣子,惺惺作態的表示不能接受,這樣做人也太有點失敗了,其實老子早就想要當這個皇帝了。
之所以老子要當皇帝,倒不是老子很在乎這個皇帝,而是隻有當了皇帝之後,才能辦事更理所當然一些,完全不必像現在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把持著朝政,做事總是彆彆扭扭的。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很清楚那些被他得罪到死的以前的既得伊利集團,雖然目前在他的強力壓制之下,一個個偃旗息鼓暫時沒有再蹦出來與它正面為敵,但是他很清楚這些傢伙所擁有的能量之大。
現在他把持著朝政,掌握著天下最精銳的兵馬,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後盾,但是以後呢?特別是他百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