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已經來到了城下,數目不可勝數。
這時守將曹彰又前來稟報:“父皇,經過觀察,胡人共分五部,不,是六部,其中領頭的人是匈奴人,叫劉淵,自稱漢室之後,還追封劉禪妹妹為孝懷皇帝,立劉邦、劉秀等大漢三祖五宗神廟,拜祭,誓復興大漢!”
“就這貨還是漢室之後?我呸!”沈峰罵了一句。
歷史上的劉淵,其實是匈奴投降漢朝部落的後人,因為祖上娶過漢朝宗女,所以跟著冒姓劉。董卓之亂的時候,他們宗族做為胡人僱傭兵,沒少惹事。後來投降於曹操。曹操看他們人多,分其家族為五部,劉淵之父劉豹就是左部帥,率領所部住在太原茲氏縣。
劉淵自幼文武雙全,小時做為人質住在洛陽,很令司馬昭驚歎。司馬炎即位後,更有人想派他去平定吳國,司馬炎本來已經答應了,孔恂、楊珧等人卻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能派。於是這事兒又黃了。
於是這樣一個很厲害的匈奴人,就只能懷才不遇,淡定地在洛陽當人質,直到他爹死後。才回去接任了左部帥之職。由於在朝廷混的久。子接父職不久後。他升官了,成為了匈奴五部大都督,隨後晉朝八王之亂。劉淵率領匈奴五部乘勢而起,滅亡了西晉,一統北方。
如果不是五十多歲才起兵,年紀太大,征戰了幾年就掛了,劉淵說不定能統一全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司馬炎之子晉懷帝司馬熾,身著青衣,給劉淵之子劉聰倒酒之時的場景,群臣哭號,堂堂漢人的天下何以至此!
當然了,西晉雖然滅亡了,但晉朝還未亡,司馬家身處揚州的琅邪王司馬睿聽王導之計,學孫權割據揚州,劃江而治,是為東晉。而四川,氐族流民的領袖李雄建立了成國,天下再次三分,演繹了另一出三國演義。可是這次的三國,漢人只佔了東南一隅,可悲,可嘆!
“六部都是匈奴人?”沈峰問。
“不,匈奴人只是其中一部,第二部是羯族人,主帥是一個叫石勒的傢伙!”曹彰說道。
“石勒!”沈峰敲了敲桌子。
石勒最出名的地方,是以奴隸身份當皇帝。古往今來的皇帝,沒有比他出身更卑賤的了。後來當大盜,強盜頭子汲桑命他姓石,他終於有了姓。
雖然石勒不是漢人,但我們也不得不說,他的一生堪為傳奇。自被劉淵招募之後,石勒屢戰屢勝,而劉淵一死,他則大權在握。
東晉十六國時期,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改朝換代非常快,幾乎每朝都是老子打天下,兒子坐天下,孫子丟天下。比這更亂的就是五代時期,那個時期基本到兒子就丟了,根本輪不到孫子。
劉淵的天下正是十六國的一個縮影。他打下了天下,兒子劉聰胡作非為,但還未崩盤,隨後孫子就坐不住了,石勒乘勢而起,統一北方,繼匈奴人之後,羯族人再次成為中華大地的主人!
“其它幾部呢?”沈峰接著問。
“第三部,是鮮卑人,主帥是慕容霸,第四部,是氐族人,主帥符堅,第五部是羌人,主帥姚萇……”
“我擦,後世的霸主們一齊來了!”沈峰驚呼一聲。
石勒剛死,石勒的侄子石虎就殺了他兒子,自立為皇帝,成為了北方大地的新主人。這傢伙是個絕代暴君,殘暴值在整個歷史上可以排得上號。不過這傢伙雖然殘暴,能力還是有的,所以生前國家不亂,但死後兒子就坐不住了。
在這個時候,石虎手下三員大將成為了爭霸天下的主角,第一位是他的漢人養孫冉閔,第二位是羌族人姚弋仲,第三位是氐族人符洪!
冉閔這個傢伙,因為一紙殺胡令,被吹上了天,實際嘛……其一冉閔根本沒有控制全國,所殺胡人只是在他的控制區,其二當時政策執行的很亂,死的漢人不比胡人少,其三,日後的主角鮮卑人還沒有入關呢,你說是因為冉閔漢族才不亡,不是逗笑嘛。
漢族不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之後的統治者鮮卑的慕容家族、拓跋家族、以及氐族符家實行了緩和的民族政策,特別是拓跋家的孝文帝改革,全盤漢化,讓整個鮮卑族都在後世消失了,全盤融入到了漢族之中,與某族入主天下實行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
殺胡令的效果被科普、考證過無數次了,多說也無益,冉吹們總是對事實視而不見的,也沒有辯論的必要。對於冉閔,咱只能說是個名將,無須過度拔高,更不用搞到救世主的地步。(未完待續。。)
第344章 北方紛爭
我們再回看一下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