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朋友們更多地瞭解譙家懷先生和打工文學,我決定寫這篇文字。沒有任何褒貶,任由文友自己評說。
對每一個打工者來說,到哪裡打工大抵都是為了掙錢。也確實如此,他們大多能夠找到一份比家鄉更好的工作,然而城市對他們不僅代表著財富和希望,也代表了陌生與隔閡,他們無法輕鬆的融入到城市正常的文化生活中去。他們渴望在一天的勞累之後,能尋找到一個精神的去處。
一九九五年五月,以譙家懷先生為主的幾個年輕的文學愛好者聚在了晉江青陽一間簡陋的宿舍裡。萬家燈火將熄,而他們依然在討論著如何以文學引導打工仔打工妹們的自尊自愛自潔自重。場面是熱烈的,結果也是感人的。他們決定自發創辦一個屬於打工者的內部刊物——《打工文學》。
為了籌集辦刊經費,他們首先寫信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一封封真誠懇切的求助信從他們手中發出去,一封封勸告阻擋的信件卻飛到了他們手中。家裡人完全無法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廠裡的老闆們亦無法接受他們的舉動,在老闆的眼裡,這是不務正業的表現,老闆們甚至在思考著是否解聘他們。不僅僅是辦刊經費,社會壓力同樣是沉重的。
整整一年,一九九六年五月,當他們把一本薄薄的《打工文學》小雜誌擺在人們面前時,天空是一片亮麗的。看到《打工文學》的打工者激動萬分,就像當年揹著布包走出家門打工一樣。他們需要物資生活,他們也同樣渴望文化生活,而今天,《打工文學》給他們帶來了。石獅文化館館長王人秋在《打工文學》作者座談會上講話很精確,他說:“打工很苦,打工人愛好文學很苦,辦好《打工文學》更苦。”
譙家懷先生出於對文字的熱愛,出於對廣大打工階層的兄弟姐妹文化生活的關愛,一直堅持不懈地跋涉在打工文學的路上。我們有什麼理由懷疑一個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為了打工文學奔走吶喊的打工兄弟?在家鄉遭遇地震震災的時候,在親人遇難的時候,譙家懷先生仍然在路上,家人不理解,罵他沒良心。可有誰知道,一個男人的眼淚,流進肚子裡的眼淚有幾多?他在泉州組織賑災——“百餘名在泉巴蜀兒女再捐8萬多元”。並多次奔波企業之旬;先後為災區組織賑災萬元。
我們的文人朋友,大都以為文字沾到“錢”字就變味了。可朋友們想過沒有,我們首先是一個人,一個自然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一個人,為人兒女,為*為人夫,為人父母,我們首先要打工,要養家餬口,不是嗎?然後我們才能做文人!
譙家懷先生在中秋參與舉辦了大型的文化活動,近幾天要在福建泉州舉辦詩歌朗誦會。願社會上更多的人來關心《打工文學》,支援《打工文學》。我們可以預見,當千百萬打工者都來接受文化的薰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必將為此煥然一新。
在此,雲中鷹作為打工文學參與者的一員,真誠地祝福朋友們:已經吃到免費午餐的朋友,請繼續享用吧;沒有吃到免費午餐的朋友,打工文學會繼續為您提供。願您吃得美味,吃得開心,然後以您真誠的文字,抒寫您真誠的心靈,展示您精彩的打工生活,或悲或喜,我們一起哭,我們一起笑,在打工文學的平臺上,兄弟姐妹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親愛的朋友,打工文學的大門永遠為您敞開,期待您展示更多的精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就像許多小磁針,每根針的磁力都很強,並不必然能使整個磁場的磁力增強,只有它們的正負極都在同一個方向上時,整體的磁場才是最強的。打工文學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歷盡了千辛萬苦。《中國打工詩人》一書正在印刷中,雙月刊《打工詩刊》第一期也已經和廣大文朋詩友見面了,雖然很粗糙,很稚嫩,甚至經不起你認真地推敲,經不起你用力的撫摸。但她真的誕生了——在千千萬萬打工兄弟姐妹們的筆下誕生了!這是千千萬萬根小磁針凝聚的結果,這是千千萬萬打工兄弟姐妹們的心聲,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我們一直用心在做。
這是一個創新驅動的時代,蒸汽機使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DNA重組實驗開始了人類控制遺傳和生命的過程;計算機開創了資訊革命的新紀元;網際網路技術推進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變革;創新使人類文明的程序不斷加快。打工文學不畏艱險,敢於創新。《打工詩刊》的誕生充分證明了創新的必要和存在的意義。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生活在低處的打工者,淚水中和著的歡笑總是那樣的悠遠而又綿長。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