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6部分

酪不嵐遣閆ぁ�

“伴君如伴虎”,隨李世民出征果然是件很危險的事,李素忽然開始想家了……

…………

渡河之戰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後,終於勝利了。

戰後李世民召集眾將議事,行軍長史將今日戰損細細稟奏,今日一戰,可謂損失慘重。

首先是牛進達所部五萬人,在遼河上游渡河時果然遭遇了高麗軍的埋伏,幸好對方人數不多,兵馬渡過一半時,高麗軍忽然朝河中射箭。一輪又一輪的箭雨如蝗蟲般射進河中,牛進達見退無可退,咬牙下令冒著箭雨渡河。

一輪接一輪的箭雨頻率高得嚇人,似乎這支埋伏在河對岸的高麗軍是一支專門的弓箭部隊,因為這一輪輪不停歇的箭雨,牛進達所部損失慘重,付出了兩千多人的代價後,這才勉強登岸,與敵人殺作一團。

事後牛進達才知道,駐紮在遼河東畔的五萬高麗軍為了伏擊上游的牛進達所部,特意抽調了一萬人馬出來,而且將高麗軍中所有的弓箭全部調撥給這一萬人,這也是李世民主力強行渡河時,對面的四萬高麗軍不曾放過一箭,只與唐軍刀槍相拼的原因。

牛進達畢竟是一代名將,雖然驟遇埋伏,但也沉著冷靜,強行渡河後,牛進達將高麗軍殺得潰散敗逃,整理隊伍後,馬上朝高麗軍大營奔襲而去,然後立即對高麗軍大營發起突襲。

大唐與高句麗的第一戰,就這樣以一種慘烈的方式結束了。

事後行軍長史統計傷亡和戰果,此戰唐軍傷亡共計五千餘,而高麗軍傷亡一萬二千餘,餘者三萬多人盡皆潰散敗逃,算得上一場激烈的大戰了。

付出瞭如此重的代價,大軍終於渡過了遼河,再往前去便是高句麗的國境。

大戰之後,大軍駐紮遼河邊休整兩日,很多善後事宜要在這兩日內解決,比如安葬戰死的將士,整理戰後的軍械物質,救治傷兵,或者將一些傷勢較重的傷兵經由後勤民夫抬回柳城安置等等。

兩日後,李世民下令繼續朝前開拔,目的地:遼東城。

****************************************************************

遼東城位於千山山脈西側,從遼河往東,大唐王師算是正式進入高句麗境內。

遼東城便是鑲嵌在大唐和高句麗國境之間的一座前哨堡壘式的城池。

進入高句麗境內後,路上遇到的風景便大不一樣了。

沿途很少見到高麗人,因為大唐開啟戰端,高麗人無論將士還是百姓皆往國中腹地遷移了,一路所見大多是一些已經收割過的田地,還有一棟棟簡陋且風格熟悉的民房。

不得不說,高句麗這個國家對華夏的感情實可謂又愛又恨。

他們恨的是華夏無論怎樣改朝換代,都會遣使過來命令高句麗臣服,讓高句麗奉中原王朝為宗主國,而且還必須年年納貢,否則便刀兵相向,這種王霸之氣在隋朝時尤盛。所以隋朝從文帝開始,往下幾代帝王都對高句麗發起過戰爭。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高句麗也沒有太佔理,這個國家太貧瘠了,山地多,田地少,國小地貧,百姓窮困,窮則思變,數百年來,高句麗沒少派兵襲擾中原邊境,屠戮搶掠邊民百姓的財物和人口,兩國正因為這些矛盾年復一年的積累,最後在隋朝時爆發出來,這才造成兩國水火不容的局勢。

至於高句麗對華夏的“愛”,自然是華夏的文化,服飾,建築,橋樑,在高句麗國中,漢字,中原先古聖賢的著作等等,這些東西只有貴族有才資格學習,高麗的貴族們皆以寫漢字,說漢話為榮,將其當做高人一等的象徵。

兩國之間如此複雜且纏綿悱惻的愛恨情仇,如果擬人化的話,能寫一本三百萬字的言情小說,肉麻得死,中間還要加上百濟新羅這兩個小三小四,以及倭國這個綠茶婊……

…………

三日後,唐軍兵臨遼東城下。

遼東城方圓地勢平坦,這裡是高句麗國西面僅剩的一片平原沖積地帶,適合騎兵衝鋒,大軍剛到城外,便馬上紮營戒備。

李世民的帥帳還沒搭建好,馬上便派人向遼東城射去招降書信。

遼東城的守將名叫趙惠公,聽起來像是春秋戰國時期某個諸侯國的大王,這個人倒有一副硬脾氣,李世民派人射進城裡的招降書很快到了他手裡,然後這個傢伙膽子不小,估計也覺得自己在幾十萬敵軍的圍困下命不久矣,索性破罐子破摔,沒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