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陣,他們便露出了猙獰的獠牙,變成了一隻只飢渴的野獸,隨時等待擇人而噬。
似乎感受到李素巡視的目光,部曲們朝他看來,然後動作整齊劃一地朝他按刀行禮,雖未說一句話,但李素能感到他們誓死護衛自己的決心和能力。
好一群驍勇之士!
李素突然覺得能收穫這群百戰老兵是此生最大的幸運,此時此刻,一股濃濃的安全感從心底深處油然而生。
他們,是一群自己可以以命相托的人。
…………
時間緩緩流逝,半個時辰後,對岸突然傳來了一陣隱約的喊殺聲。
很快,對岸高麗軍大營燃起了沖天大火,喊殺聲也越來越激烈起來。
李世民和李績等諸將頓時精神一振,眼底深處漸漸升騰起一股興奮的光芒,襯映著對岸熊熊的火光交相輝映。
不待李世民下令,李績馬上回頭大喝道:“諸將士聽令!”
轟!
大軍方陣裡的將士們併攏雙腿,甲冑鐵葉相撞擊,發出轟然的響聲。
李績眼中殺氣閃爍,拔劍斜指天空,大喝道:“第一批,準備渡河!”
方陣大軍內,一群穿著布衣未著鐵甲的將士出列,快速奔跑到遼河邊,然後將手裡的刀劍咬在嘴上,撲通一聲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裡,開始朝對岸奮力地游過去。
時值冬天,遼河進入枯水季節,水並不深,最深處只至人的脖子,這也是一連串壞訊息中唯一的好訊息,不用大費周章伐木造筏渡河,直接從水裡走過去便是。
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下)
對岸的喊殺聲越來越大,高麗軍大營的火也越燒越旺,顯然牛進達所部正在與高麗敵軍殊死廝殺。
而遼河西畔,隨著第一批將士下水,奮力朝遼河對岸游過去,李素的心情也越來越複雜。
一邊是欣喜,一邊是難以抑制的哀慟。
欣喜是因為這第一批將士渡河之後,對岸的高麗敵軍應該承受不住兩面夾擊,敗退即在眼前,哀慟的是,他知道這第一批渡河的人意味著什麼。
說白了,他們是一群敢死隊,他們的任務是用肉身抵擋住高麗軍的瘋狂反撲,半炷香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每一次呼吸都會有人喪命在遼河岸邊,半炷香時辰有多少次呼吸,會死多少人?
李素並不悲天憫人,他只是對李世民的決定感到悲哀。
如果按他的建議,全軍分兵而擊,今晚遼河邊的這場血戰便根本不應該發生,完全可以避免這場不值得的廝殺。
皇權威信真的那麼重要嗎?
在李素複雜難言的思緒裡,第一批將士已泅水到了對面的岸邊,然後,李素清楚地看到,一群穿著甲冑手執盾牌的高麗軍隊早已在岸邊靜靜等待,第一批將士剛靠近岸邊,高麗軍便整齊劃一地壓了上來,刀槍齊出,淒厲的慘叫哀嚎從對岸遠遠傳到李素的耳中。
聽著對岸唐軍將士發出的慘叫聲,李素眉梢直跳,然後馬上扭頭望向不遠處的李世民。
李世民騎在馬上,淵嶽峙地注視著對岸的動靜,面對一陣陣將士們的慘叫,李世民面無表情,連眼睛都沒眨,彷彿那些將士的死活根本與他無關,他只是一個冷靜的神靈,用無比清醒的目光,靜靜地俯視芸芸蒼生,無悲無喜,超然物外。
第一批泅水過去的將士們慘叫聲已漸漸變得微弱起來,他們的這次強行登陸無疑失敗了,李素此刻也終於明白,對岸的高麗軍早有準備,牛進達所部被高麗軍死死拖住,而高麗軍居然能分出另一支軍隊專門對付泅水渡河的大唐將士。
短短的這一陣時間裡,大唐將士傷亡了多少人,李素已不敢去計算。
再看李世民的表情,仍然是那麼的冷靜淡漠。
李素不由暗歎,自己果然不是當將軍的料,慈不掌兵,戰場上最不需要的東西就是仁慈心,一旦心中有了仁慈,行事就會變得軟弱,就會影響對敵情的判斷和決斷。
李世民和李績這些人無疑是合格的主帥,他們近乎殘酷的冷靜才是帶領將士取得勝利的最大優勢。
隨著對岸的慘叫廝殺聲越來越小,終於,李世民有了反應。
“傳令,第二批上!”李世民冷冷下令。
李素遠遠聽到了這道命令,心中不由一寒。
第二批……
李世民究竟準備了多少批送死的人?一場渡河之戰,為什麼非要一刀一槍的硬拼?
第二批將士已將刀劍咬在嘴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