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笑道:“屬蠟燭的是不?不點不亮。”
在眾人的目光,李素只好硬著頭皮走上前,俯身朝地圖掃了一眼,然後嘆道:“陛下,諸位叔伯,小子以為……舅父大人和程伯伯所言方略皆不可取。”
眾將頓時愕然,接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程咬金濃眉一掀便待抽李素,卻見李世民冷冷朝他一瞪,程咬金哼了哼,悻悻忍住沒吱聲,李績倒是一臉淡定,似乎對李素的說法並不意外。
“子正,你繼續說,朕願聞其詳。”李世民和顏悅色道。
李素揉了揉鼻子,既然開口了,索性便說個透徹吧。
指著地圖上的遼東高麗地形圖,李素道:“陛下,諸位叔伯,大家或許聽說過,高句麗國雖小,但民眾和軍士皆兇悍好鬥,一旦動手,往往捨生忘死,不顧性命,兩軍對壘,若一方將士存必死之志,這支軍隊很難戰勝,哪怕戰場上一對一的廝殺,我大唐關中府兵能否勝出猶未可知,諸位叔伯,小子的說法不知諸位以為然否?”
眾人一陣沉默,顯然李素的說法他們都聽說過,李世民在決定對高句麗動手之前,便已充分了解了高句麗的風土人情和戰力,李素所言不虛。
見眾人沉默,李素接著道:“還有,這份地圖描繪並不詳細,雖然城池道路皆繪於上,但是並沒有標明地形和山地,諸位,高句麗可不是平原國家,它的國內四處皆是高山峻嶺,山路崎嶇險惡,山林茂密,常人難以翻越,大軍若進入高句麗境內,首先要面對的便是行軍的問題,以及後軍糧草運輸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正式開戰之前最棘手的麻煩……”
帳內眾人聞言頓時凜然。
李素望向李績和程咬金,道:“舅父大人和程伯伯剛才的平高麗之策都很好,只是二位將行軍的路程和時間估算得太樂觀了,高麗多山,城池皆在群山之間,平常行軍三五日可至的路程,若換作山路恐怕要十天半月,其次,咱們這次是主動進攻,那麼就有一個天時地利的問題,高麗將士熟悉境內的地形,而且擅長山地叢林作戰,而我們雖然人數眾多,看似兵強馬壯,實際上只要進入高句麗,我們的騎兵沒有平原地帶衝鋒,基本沒有用處,我們的府兵對山地戰並不熟悉,貿然進入山林,不知會被哪裡冒出來的埋伏殺得傷亡慘重,所以,我勸諸位莫將心思完全放在攻城上,而是應該分出心思多想想行軍時如何克服高麗的地形問題。”
李素說完,帳內眾人陷入久久的沉思。
半晌,李世民忽然頷首道:“今日幸虧子正良言,否則你我怕是犯了輕敵之錯,朕覺得子正所言有理,咱們要想的不是如何攻城的問題,首先要想如何行軍,如何在山地叢林裡行軍減少戰損,這個問題理當列於攻城鏖戰之前。”
眾將皆點頭,神情變得嚴肅凝重,大家都盯著地圖皺眉苦思不已。
李世民望向李素,展顏笑道:“子正高才,今日朕再次見識了,得此良言提醒,朕覺得可記李子正一功,諸公以為如何?”
眾將紛紛心服口服地贊同。
李世民揚聲道:“行軍長史何在?給朕記下,給涇陽縣公李子正記上一功,來日凱旋迴朝再論功封賞。”
長史恭敬退下,李素躬身道謝。
李世民笑容漸漸斂去,呆呆注視著地圖,嘆道:“朕確實輕敵了,當年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皆大敗而返,若說全怪他暴虐無道,將士離心,恐怕也不見得,高句麗並不容易征服,窮山惡水,百姓貧寒,舉國子民失無所失,若有外敵啟戰,怎能不豁命相搏?是朕想得太簡單了……”
眾將一陣沉默,其實,豈止是李世民想得簡單,所有將軍都想得簡單了,大唐這些年攻無不克的勝績已漸漸衝昏了君臣的頭腦,驕氣漸盛,滋生了輕慢之心,以為東征高麗也和以往任何一場戰役一樣手到擒來,現在李素一盆涼水倒頭淋下,帳內君臣終於清醒了,他們第一次用凝重的目光正視這個貧瘠卻兇悍的國度。
盯著地圖看了許久,李世民抬頭看著李素,道:“子正似有未盡之言吧?剛才你說了那麼多困難,依你之見,我軍當如何攻伐之?”
李素嘴唇囁嚅了幾下。
其實以他的看法,最好的辦法就是現在掉頭回長安,不損一兵一卒,就算是出來旅遊度假,再等幾年,等大唐民間和國庫漸漸充盈,軍隊有足夠的糧草支援再起兵攻伐,有了充足的糧草,行軍再慢也不怕,一路慢悠悠地過去,最後兵臨城下,不打也行,反正有的是糧草陪棒子們耗著……
不過這些話李素不敢說,就算說出來李世民也必然不肯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