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更不希望看到大唐內部的造反,因為損害的利益比李素這個縣侯更直接,有了這個共識,才是李素和李治二人如今通力合作的基礎。
…………
城外的難民棚帳搭建得很快,千名儀仗禁衛上山伐木採石,在城外的開闊平原地帶迅速搭起了架子,並且和晉州一樣,嚴格按照李素的分割槽法,區與區之間用柵欄分隔開,派禁衛巡弋維持秩序。
用餐區內架起了十餘口大鐵鍋,鐵鍋後面站著伙伕,用大鐵鏟奮力地攪拌著鍋裡的米粥,一陣陣誘人的粥香隨著寒風吹拂,漸漸在城外平原上瀰漫開來。
糧食是最好的誘因,不用什麼言語,很快,城內城外便忽然間冒出了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遠遠站在棚帳區外觀望,看著那十餘口熱氣騰騰的鐵鍋,聞著空氣中淡淡的米粥香味,無數百姓暗暗吞嚥著口水,卻一動不動,神情遲疑不敢上前。
李素和李治站在用餐區內,看著那些遲遲不敢上前的百姓,李治急得直跳腳。
“又不收他們錢,不但白給糧食,還幫他們煮熟了,就差喂進他們嘴裡了,他們還在猶豫啥?”
看著那些不敢動彈的百姓,李素眼中閃過一絲異色,神情若有所思,觀察了一陣後,扭頭道:“來人,叫幾個大嗓門的禁衛,敲鑼打鼓告訴百姓,此處是官府賑濟難民所在,每日兩頓管飽,不但管飽,還管住,吃喝拉撒官府全管了,叫鄉親們莫再遲疑,速速來領糧食。”
禁衛領命而去。
很快,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