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內所有的文臣武將權貴家宅闖進去搜了無數遍,意料之中的,所有權貴和家眷全跑了,能住在朱雀大街的都是多年跟隨李世民治國平天下的角色,不可能有蠢貨,城中延興門變亂方起,權貴們便意識到不對,紛紛收拾了貴重細軟,帶著家眷從後門出發,躲進了長安城某個不知名的寒舍貧宅中,偌大的長安城,又是兵荒馬亂的雨夜,搜拿這群權貴可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李安儼耗費不起,朱雀大街的豪宅搜尋無果後便果斷下令部將撤回。
太極宮西面,通明門。
正門朱雀門外,李安儼所部叛軍正與聞訊趕來增援的左右武衛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西側的通明門也增派了許多守軍,執戈嚴陣以待。
寅時,離天亮不遠的時辰,通明門外匆匆行來一輛馬車,馬車左右有百餘名武士護衛,一路朝通明門而來。
門外的禁軍緊張起來,紛紛揚戈斜指,神情戒備地盯著那輛馬車。
馬車很識趣地在數十丈外停下,武士掀開車簾,魏王李泰那圓滾滾的身子露了出來,在武士的攙扶下吃力地走下馬車,然後獨自一人走向通明門,一邊走一邊深呼吸,快到宮門前時,醞釀好的情緒終於爆發,李泰大嘴一癟,忽然扯著嗓子乾嚎起來,跪在宮門外捶地大哭。
“父皇,救兒臣一命啊——”
…………
甘露殿。
李世民神情陰沉且疲憊,靜靜地看著李泰跪在殿內,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訴今夜的種種遭遇。
“太子兄長到底怎麼了?父皇,兒臣真不知他到底怎麼了……”李泰那張肥嘟嘟的臉上鼻涕眼淚糊成一團,毫無美感,卻哭得很投入:“……丑時一刻,千餘叛軍衝進了兒臣的王府,二話不說見人便劈砍,兒臣王府內的宦官,宮女和武士猝不及防之下死傷無數,兒臣在睡夢中被宦官叫醒,一眾宦官和武士拼了性命擋住叛軍衝入後院,兒臣倉惶從圍牆下的小洞口爬出來,方才逃得性命,驚惶之下才打聽到,原來竟是太子兄長謀反……”
李泰大哭,傷心地道:“兒臣與太子兄長一母所出,真正的親兄弟,對兄長兒臣一直敬重有加,見人必行禮,見車必避行,每逢年節,送去東宮的節禮從未少過,父皇,兒臣自問無愧於兄長,為何兄長卻對兒臣刀劍相對,欲置兒臣於死地?”
“誅殺兒臣倒也罷了,或許是兒臣這些年有什麼事做得令兄長不滿,故心生殺機,可是父皇啊,兒臣直到此刻仍然懵懂不解,太子兄長為何謀反?為何?父皇向來待太子不薄,而且這皇位遲早是他的,他謀反到底為了什麼呀?”
李泰跪在殿內,一邊嚎啕一邊哭訴,說至傷心處,不由悲愴捶地不止,李世民臉色越來越陰沉,看到心愛的兒子哭得如此傷心,李世民的臉頰不由狠狠抽搐了幾下,隨即也浮上了悲愴之色。
“青雀,我可憐的兒,爾被此事拖累矣!朕無錯,你也無錯,錯的是慾壑難填的人心啊!太子做下如此大逆之事,朕……已容他不得了!”李世民垂淚泣道。
李泰哭聲愈發大了,手腳並用爬到李世民身前,大哭道:“父皇何出斯言!兄長有錯,兒臣願為他分擔之,兄長只是一時糊塗,或許只是酒醉衝動之舉,待他醒悟終會後悔,兒臣求父皇給兄長一條生路,勿使屠戮,傷了親倫,父子手足相殘,何其痛也,兒臣不忍睹!”
不得不說,李泰是個聰明人,聰明得太過分了。
今夜冒著風險,又是嚎啕又是哭訴,演技爆棚,為的就是這一刻情真意切說出這番話,他很清楚,在這個親兒子背叛,父子刀劍相向的夜晚,父皇的心中該是多麼的悲痛寒心,多麼的孤獨痛苦,所以李泰來了,冒著極大的風險進了宮,跪在父皇面前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好戲,一切的目的,便是為了說出剛才那番話。
凡事最怕對比,人與人也最怕對比,相比太子李承乾不孝不仁,大逆不道,李泰此時卻跪在父皇面前為親兄長求情,在李世民最痛苦最孤獨的時候,兩個兒子截然不同的表現落在他眼裡,將會是怎樣的感觸?
果然不出李泰所料,這番話狠狠擊中了此刻最脆弱的李世民,李世民聞言大哭,忘情將他摟進懷裡,不停喃喃道:“青雀,青雀,朕的乖兒,你未曾負朕,很好,這很好……”
父子二人抱頭痛哭,李泰心中一塊巨石終於落地,此刻他心中其實很想笑,得意的那種笑。
有了今夜這番仁孝無雙的話,再加上他僅次於李承乾的嫡子身份和長幼排序,將來的太子之位恐怕已十拿九穩了。
空蕩的大殿內,父子二人傷心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