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去,諸葛亮就不用提了,一代名相,千古完人,有了他,荊州今後數十年的頂樑柱就算有了。
諸葛瑾同樣也是才智過人,後來在吳國也是一代名臣,為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他願意到荊州去,對荊州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
諸葛均雖然名氣沒有兩個哥哥大,可是有著諸葛家的優良基因與教育底子,他至少也是一個水準以上的人才。
就算是他們的叔叔諸葛玄,同樣也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名士,如果去了荊州的話,一定也會有用武之地的。
當然,這個時候說多了反而不好,欲速則不達,王衡相信只要自己多下一些功夫,是能夠把諸葛一家人忽悠到荊州去的。
第二天,王衡回了臨沂王家,雖然他這具身體是在這裡長大,可是自從他穿越之後,他還是第一次回到這裡。
雖然是第一次回到這裡,可是王衡的身體裡還保留著前任的記憶,他一點沒有陌生感,熟門熟路的來到了自家的門前。
王叡全家都已搬到荊州,這個院子久無人居,不過還是有下人時時打掃,因此並無凋蔽之像。
王衡讓人放下行李,又讓鄧展、姚綱等人收拾房屋,然後便獨自去了鄰院拜見從父王融了。這一次既然回了琅琊,他當然要來拜見長輩了。
王融是王叡的幼弟,在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以及一個早夭的兄長,因此他比王叡年齡小了十餘歲,今年只有三十餘歲。
王融同樣承繼了王氏家學,學問相當不錯,不過他性子淡泊,一直隱居不仕,反正王家也算頗有祖業,足夠養活他一家,讓他在家讀書田獵了。
當王衡走進王融的院子時,王融正在樹蔭下讀書,他倚靠在一張竹榻上,手捧著一本印刷的《春秋穀梁傳》大聲誦讀著,搖頭晃腦,很是投入,在竹榻邊,還有一個兩三歲的幼童,規規矩矩的跪坐著,聽王融讀書。
帶王衡進來的下人上前稟報王融,說王衡回來了,王融這才放下書,驚喜的看向王衡道:“叔平回了!”
王衡上前在幼童跪坐的席上下拜,然後與幼童跪坐在了一起道:“叔父身體可安好?”
王融點頭道:“好好好!”
王衡看向那名幼童道:“這可是祥弟?”
王融點了點頭。
這名幼童正是王融的兒子王祥,後來二十四孝故事臥冰求鯉的主人公,也是曹魏和西晉的名臣,琅琊王氏真正成為全國頂級門閥,便是從他手上開始奠基的,不過此時,他還只是一個三歲的孩童而已。
王衡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遞給了王祥,王祥卻不接,他看向了父親。
王融點頭道:“祥兒,收下吧,謝過你叔平兄長!”
王祥這才收下了玉佩,似模似樣的向王衡下拜致謝道:“謝過叔平兄長!”
這位青史留名的人物,果然有不同於常人之處,小小年紀,竟似比諸葛亮要更加少年老成了。王衡在心裡感嘆著。
王融溫言道:“叔平,可是已經去過陽都了?”
王衡恭敬的道:“已經去過了,昨日下午到的陽都。”
王融感慨的道:“可嘆啊,君貢兄謙謙君子,卻不得永年!上天何其不公也!”
王衡點頭道:“是啊!君貢先生英年早逝,可嘆可惜!”
王融唏噓了一會兒,又對王衡道:“叔平啊,我只不過一年多時間沒見到你,你便已經是名滿天下了,還長得這麼高,就快要趕上我了!”
說到這裡,王融的眼中滿是笑意,顯然他也很為這個出色的侄兒而驕傲。
王衡謙道:“侄兒運氣好罷了。”
王融道:“有了你這樣一個子弟,看來我琅琊王氏再興之日不遠矣!”
王衡肅容道:“侄兒必竭盡全力!”
在這個時代,對許多士族來說,家族利益是高於一切的,許多士人畢生的志向便是光耀門楣。琅琊王氏歷史上曾經興旺一時,不過近年來已經漸漸有些沒落,與汝南袁氏,潁川荀氏這樣的頂級士族根本不能比,現在出了王稀有這樣一個出色子弟,王融當然希望他能夠興旺家族。
而王衡對於叔父這樣的期許,也必須要應下來,不然的話,便是不孝了。
顯然,王融對王衡的回答還是很滿意的,他又問了一下王叡在武陵的情況,得知王叡現在政事順利,身體健康,他也是很高興。
王衡又問王融道:“叔父,叔母何在?侄兒去向她請安。”
王衡說的是王融的妻子,王祥的生母